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框架理论视角下唐代边塞诗英译意象传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7:54
【摘要】: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Charles Fillmore是框架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代表人物,他(1992:75-102)认为:框架是记忆中适于表达客观现实的知识架构,用于表征特定的、频繁出现的情景的知识和信仰。语言的意义与传递主要依赖于认知框架,语言表达式是激活认知框架的触发器或认知框架的支撑点。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承载了诗歌的内涵和作者赋予的情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及难点,在诗歌英译过程中如何传递意象成为译界的热点。唐代边塞诗历史悠久,意象丰富且具独特,对于研究汉诗英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同一语言表达式的理解和划分也会有所不同,激活的框架就会出现差异。意象传递的任务实际上就是需要在目的语中找到能够激活与原意象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诗歌翻译中的意象传递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多集中在比较文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等视角,从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而且,对唐代边塞诗的意象英译研究也很少有人涉及。本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为视角,以唐代边塞诗英译意象传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边塞诗英译的意象的视觉框架传递、情感框架传递、地理框架传递和社会框架的传递过程中语言表达式激活的框架的差异的分析,探讨如何传递意象之美,从而论证框架理论对汉诗英译意象传递的解释力。研究表明,框架理论对于指导汉诗英译意象传递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译者需意识到源语意象框架和目的语意象框架的差异性,从而在目的语中找到能激活与原意象相似的认知框架语言表达式,来实现诗歌英译中意象的传递。论文最后根据分析总结出框架理论指导唐代边塞诗英译意象传递时可采用框架修改原则、框架替换原则、框架解释原则、框架注释原则,从而为汉诗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文旭;;框架与话语理解[J];外文研究;2013年01期

2 汪立荣;;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4 汪立荣;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中国翻译;2005年03期

5 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6 辛献云;诗歌翻译中意象的改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阎福玲;边塞诗及其特质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乐佳;框架理论下的社会新闻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2 迟呈凌;框架理论视角下探析《诗经》翻译中的框架操作[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刘婷婷;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4 任玲;从框架理论看电影《喜福会》的字幕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汪琳;论语境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意象失调现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葛稳罡;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析西;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如武;文化视角的诗歌意象的传译[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卜庆安;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7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17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