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当代“泼皮”艺术审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0:15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玩世现实主义和“痞子”文学为代表的“泼皮”艺术,是我国文艺界中的重要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艺术风格的诞生,更是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转型所密切相关。它既是8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同时也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泼皮”艺术以无聊、自嘲的方式来消解自身含义,在出现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当代文艺界的问题所在。本文意图从艺术学理论、文化学、以及美学的角度去阐释“泼皮”艺术这一现象,通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对比来全面阐释“泼皮”艺术及其审美价值,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全面认识中国当代艺术提供理论借鉴。同时,多视角的角度也能够拓宽艺术理论的研究领域,推动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01
【图文】:

光头,头发,“自我”,罪犯


孝之始也”等说法。因此,头发做为身体的一部分是的,因此古代出现名为“髡刑”的刑罚①,头发的缺失代表续至今。可以说,头发从古至今是与伦理制度相联系的,逐渐上升到了美学层面。因此,“光头”形象成为了一种易让人联想到罪犯、流氓或者无赖。同样的,发型作为一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但光头这一形象却容易将人脸谱化。,它即出现在最伟大的人身上,如军人,也出现在犯人身性人物,光头也依然适用。”这尤其是让人联想到了劳改在这里你只有罪犯的角色。“光头”形象的反复出现,逐术家在这里故意的去消解人物形象的具体身份,使其出现让人脸谱化的形式去表达社会上以自己为代表的芸芸众生象,没有具体的姓名与性别,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小人,艺“自我”的复杂性当中去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自我”。

中国当代“泼皮”艺术审美价值研究


《2006》,方力钧,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莉娜;;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J];艺术评鉴;2016年05期

2 葛志洋;;学会欣赏[J];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2008年04期

3 吴大为;;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J];戏剧之家;2017年03期

4 冯俊珂;;浅析老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审美价值[J];艺术品鉴;2016年02期

5 代迅;艺术审美价值的功能分析[J];文艺评论;1991年05期

6 朱畅;;舞蹈艺术审美价值述评[J];作家;2010年18期

7 陈蔚;;试论民族艺术审美价值的共同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锦竹;;《火红的日子》社会责任和艺术审美价值分析[J];当代电视;2012年06期

9 康向荣;;儿童画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10 盖生;论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永恒性——兼论艺术审美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关系[J];求索;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友军;;略论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友军;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N];文艺报;2002年

2 朱中原 ;实用书法?艺术书法?[N];美术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臧彦钦;中国当代“泼皮”艺术审美价值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年

2 邹国力;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碑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3 李树英;劳伦斯与大江健三郎的“性”主题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1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