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我不是潘金莲》英译本中文化过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1:24
【摘要】:随着翻译中“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更加侧重于文化和译者主体性研究。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译语文化根据自身文化传统,价值,信仰和习俗对源语文化进行过滤,不可避免地造成原文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动,即文化过滤。其中,源语文本会首先受到由译者,赞助人,读者构成的过滤膜的初步过滤,以决定源语文本是否能进入目标语文化。随后,源语文本中具体的文化因素接受译语文化中常规,价值,语言和符号这些文化过滤孔的具体性过滤,或全部通过,或改动或被完全阻隔,从而决定了源语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呈现的形式。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主要采用传统的说书表达方式,以最接近日常、民间“说话”的方式来叙述作品,存在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民间话语,对研究文化过滤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本文旨在以葛浩文英译本作为语料,考察文化过滤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研究表明,原作在经受文化过滤膜和文化过滤孔的层层过滤下,才能真正成为译作进入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过滤既要消弭差异,使得译文可以理解,又要呈现差异,使翻译有必要。葛浩文的译文主要采用部分过滤和零度过滤模式,恰当地实现了忠实原作和服务读者的平衡,赢得众多西方受众。因此,适当的文化过滤有助于文化的传播,成为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朱晓玲;金艳;;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和谐——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比较分析《我不是潘金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2 孟祥春;;Glocal Chimerican葛浩文英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陶家俊;;西方阐释学与读者反应理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4 李燕;李百温;;现代阐释学视阈下译者的文化过滤[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梁志芳;;翻译与文化过滤[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陈晓莉;徐秋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机制分析——以金译《骆驼祥子》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徐勇;徐刚;;芝麻、西瓜和历史——评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J];文艺评论;2012年11期

8 黄立波;朱志瑜;;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为例[J];外语研究;2012年05期

9 李屹;;互文与视域融合:创造性翻译的诗学维度[J];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10 杨仕章;;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过滤[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720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20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