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马耳他诗与杜甫诗内容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2:26
【摘要】: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马耳他的历史及马耳他诗歌,以及杜甫所处 的唐代的一些背景材料;第二部分述介马耳他主要诗人的事迹及诗选,这些诗歌 表达了他们对马耳他及马耳他语的热爱,通过他们的诗歌人们能够了解当时马 耳他人民的社会生活。这部分简要介绍了生活在八世纪的中国的伟大诗人杜甫 的生平及其部分诗歌以及生活在一千年后的马耳他诗人的一些诗歌与杜甫的诗 歌进行比较;第三部分是我初步的研究结论。 本文的简单结论是: 一、马耳他与中国尤其与杜甫所处的唐代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别,教育环境、 文化氛围、文学积累和诗人的数量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使得诗歌创作和成就一开 始就不能相提并论。 二、不论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可称之为伟大的诗人,必然是民族的诗人、人民 的诗人,他们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其共同点。马 耳他诗人如此,包括杜甫在内的中国诗人莫不如此。 三、凡是具有生命力的诗歌,其作者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关爱人生的诗人。 马耳他的著名诗人如此,杜甫诗歌千年后仍然有如此的魅力,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因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马耳他诗歌与中国诗歌有 着明显差异:1、马耳他诗歌表现得比较朴实,诗歌对生活、社会的经验总结比 较多;中国唐代的诗歌如杜甫诗歌,则对社会生活和事物的描述比较多,作者通 过对具体社会生活和事物的描述,来揭示作者理想中的社会。2、马耳他诗歌史 上,专业的诗人凤毛麟角,他们各自创作的诗歌并不多,因此诗人对于诗歌创作 中的精益求精不是十分刻意,他们更注重的是诗歌的思想性。杜甫是一个典型的 一生以写诗为生活,视诗为生命的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诗人比比皆是。杜 甫的诗歌每一首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从主观上来说,诗人是将诗歌的艺术性视 作生命。杜诗精当而无斧凿痕迹、高度凝炼却又潇洒自如,在艺术上是唐诗的集 大成者。尽管传世的诗歌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马耳他诗歌和以杜甫 为代表的中国诗人在这一方面还是存在非常明显差异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106.2;I207.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李锋;;从《穷汉词》看蒲松龄的“惧贫”情结[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杨鉴哲;;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张龙;;清山秀水太白仙——浅析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于薇;肖融;;释“造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闫盼盼;;从全唐诗看唐代的乐舞经济[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琳琳;;从开放到简约:唐宋服饰文化的变易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徐礼节;;中华书局版《张籍诗集》误收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10 梁继;;唐梁升卿书《张说墓志》考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戈春源;;寒山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良;论诗绝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衍军;诗可以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秀丽;中国玉兰种质资源调查及亲缘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靳阳春;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杜娴婷;性别角色认同视角下的女着男装现象[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季明稳;唐代社会医疗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许晶;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何艺梅;梁鼎芬文学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郑建超;明清时期“烧梵塔”游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帆;李商隐诗歌异文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宏;宋代贾岛诗歌接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0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20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