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三个中译本的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年03期
2 陈瑛;;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述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滕梅;颛宇;;意识形态作用下译作的变形——《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谢静;;《格列佛游记》的文体变异及其翻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悦晨;;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键词解读[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6 谢静;;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格列佛游记》两个中译本的词汇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红满;;布迪厄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J];中国翻译;2007年05期
8 邢杰;;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J];中国翻译;2007年05期
9 方开瑞;意识形态与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变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10 易国定,付仁明;卓越的讽刺艺术——《格列佛游记》的艺术赏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宇;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视角下周作人翻译思想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蒋吟婷;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格列佛游记》两汉译本比较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谷磊;目的论视角下《格列佛游记》两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彭郅洁;场域—惯习视阈下的译者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丽峰;从目的论角度评析《格列佛游记》的两个汉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尚琼;从目的论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三个中译本[D];长江大学;2012年
7 郝雪婧;改写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D];山西大学;2011年
8 李明;译者主体性影响下翻译策略的选择[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杨新苗;从接受理论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三个中译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桂玲;1919~1937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文本及翻译策略选择[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2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