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费什诗学的核心范畴及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30 11:17

  本文关键词:论费什诗学的核心范畴及理论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坦利?费什,他高扬“读者中心”的理论旗帜,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范畴,开拓了读者反应研究的新视野。本文旨在论述费什思想的核心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费什思想的形成,分别介绍费什的生平与思想变化、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相关情况以及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的形成。费什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最初的关注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到读者权威与阐释共同体,最后又向文本中心回归。另外,他的读者中心论思想主要受到了阐释学、现象学及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如他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对读者阅读时反应的研究等等。第二章主要论述费什的核心理论范畴并对其进行简短评价,他针对阅读活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如他提出“解释设想”的概念,认为读者在阅读前会对文本会进行综合判定,对事物做出不同的判定会导致理解的不同;又如,他还提出了“阐释共同体”这一理论范畴,它是指社会文化传统,读者一出生就受阐释共同体的影响,因而读者解读文本就会带有所处共同体文化的痕迹;另外,他还论述了“批评自我意识的不可能性”,认为局限性总是伴随着我们的活动,批评的自我意识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也特别注重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反应,认为阐释共同体控制下的阅读中的反应就是整个阅读的意义所在,彻底颠覆了文本的客观性。第三章总结分析费什思想的理论意义,分别为读者中心的凸显和接受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辩证。在费什之前也曾有一些理论家对读者进行过关注,但他们都还是把焦点放在文本之中,只是为读者中心思潮的到来做了一些铺垫,而费什则重视对阅读过程中读者所有的经验变化的研究,认为意义就存在这些经验之中,文本的客观性是虚幻的,他把读者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费什对字面意思、情境及阐释共同体的研究也为解决阅读中共同性与差异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视角。第四章将主要比较费什与德国接受美学家尧斯、伊瑟尔及其他读者反应批评的代表理论家的思想异同。较费什而言,尧斯构建的是较为宏观的理论构架,更致力于对文学史的研究,伊瑟尔则主要注重阅读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他们都关注读者的作用,但各有侧重。同样地,在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内部的其他主要思想家与费什的读者理论也是同中有异。霍兰德试图在对文本的客观理解与主观体验中寻找到契合点,并认为个性决定反应;布莱奇提出主观范式,认为读者的阅读动机是第一位的,另外,他对读者反应的分析也更具层次性。总之,本文就是通过论述费什思想的形成、核心范畴及其理论意义、与其他读者中心思想家的理论异同来研究费什。我希望能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费什 读者反应批评 解释设想 阐释共同体 阅读 理解 文本 读者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7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2-13
  • 二、国外学者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研究13-17
  • 第一章 费什诗学的形成17-31
  • 第一节 费什的生平与思想17-21
  • 第二节 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源起、发展、意义21-25
  • 第三节 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形成25-31
  • 第二章 费什诗学的核心范畴31-49
  • 第一节 解释设想31-35
  • 第二节 读者反应35-40
  • 第三节 阐释共同体40-44
  • 第四节“批评的自我意识的不可能性”44-49
  • 第三章 费什诗学核心范畴的理论意义49-58
  • 第一节 读者中心的凸显49-53
  • 第二节 接受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53-58
  • 第四章 费什思想与相关理论的异同58-68
  • 第一节 费什思想与德国接受美学思想家的异同58-62
  • 第二节 费什思想与读者反应批评其他理论家的异同62-68
  • 结语68-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2 史节;张俊锋;;增敏还是过敏?——读费什《读者中的文学:感受文体学》[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路静;;读者反应批评:对读者的多重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4 方汉泉;;费什读者反应批评若干重要理论概念评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邓本添;;关于西方文学批评史中读者中心论的兴起[J];考试周刊;2009年07期

7 赵立坤;;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赵云丽;卢少雯;;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奎志;;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在三者间的合理游走[J];学习与探索;2008年04期

10 张树萍;王翔敏;;论沃夫尔冈·伊瑟尔的“接受美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士军;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郝庆春;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理论”简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尹宇;意义在读者[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费什诗学的核心范畴及理论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6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