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文艺观及文学创作的德性伦理之维
发布时间:2020-08-12 11:32
【摘要】: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展史中,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多个领域首开新文化艺术之先河,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革新家。本文以这位20世纪早期中国文艺界奇才为研究对象,以德性伦理学为观照视角,梳理李叔同—弘一法师德性修养与艺术造诣相得益彰的传奇人生,析厘其以儒释会通为主导,融贯东西、通摄古今的德性伦理内涵,并深入其诗、词、歌词、散文等各类体裁形态的文学文本,佐以征引文论、钩沉史料,展开以主题论、意象论、文体论等为主体框架的论证格局,力求系统详尽地挖掘彰显其德性伦理思想内涵见之于文学观念与文学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在对李叔同德性伦理文学思想与艺术成就、贡献影响等方面作以评价的同时揭示出其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新型伦理重建、文学艺术发展以及文学伦理学建构等各层面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本论文共分6章。第1章绪论部分总体概括出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与意义,其后分别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层面梳理了国内李叔同研究、德性伦理研究以及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史脉络与重要文献情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相关研究领域目前现存问题及本论文的特色创新之处。第2章首先考察研究课题的时代与理论背景,将研究对象李叔同置于所处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之下,提取出李叔同生平经历中德性伦理修养的主题红线;其次延顺着相关研究在关键概念上存在模糊与分歧的研究理路,以理论视角切入,围绕论文的核心概念“德性伦理”,依次从“德性”到“德性伦理”作以溯源探析和爬梳精义,概括出德性伦理是与规范伦理和元伦理等相对而言的一种伦理思想类型;其研究的核心范畴是“德性”,核心问题是“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其特征是以行为者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品德养成;继而在东西方德性伦理传统的参照辨析中提出,区别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德性伦理,儒学和佛学是建构中国德性伦理的重要形态和理论来源,李叔同的德性伦理思想即以其为主枢。以上述理论厘定为依据,论文对李叔同儒佛会通以为主干、博通东西方诸家文化以为辅翼的圆融德性伦理思想结构展开分析:一方面,儒家文化的丰厚积淀一以贯之地导规、影响着李叔同的一生。具体表现为仁爱为本的礼信之道、程朱理学的陶铸滋养等德性教化濡染以及在西学冲击下对儒学的文化坚守;另一方面,作为一代佛学宗师,弘一法师的佛学德性伦理思想与其佛教修持体系相应相彰,其表现为:以华严为总摄中成就包纳百川的如海德量;以戒律为修要中建树高山仰止的巍巍戒德;以净土为归宿中彰显映天_沟氐墓愦蟠鹊
本文编号:2790476
本文编号:2790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