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分析李文俊译《秘密花园》
发布时间:2020-08-13 08:59
【摘要】: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者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是由其目的决定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秘密花园》是一部由英国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创作的儿童文学小说。这部儿童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视作儿童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翻译家李文俊于晚年时期翻译了这部作品。本文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运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李文俊译《秘密花园》进行研究。分析了李文俊译本是如何体现目的论的三原则以及为了实现其翻译目的李文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本文从目的论三原则分析了李文俊译《秘密花园》。首先分析了李文俊在翻译时确定儿童作为目标读者以及传递乐观向上的主题思想、带给儿童快乐和帮助儿童语言的学习的翻译目的。其次,论文分析了在连贯原则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使译本在目标语内连贯,并且对儿童来说可读性强。然后,又分析了忠实原则指导下为了保持原文本的精妙之处,译者忠实于原作的写作风格和修辞表达手法,将原作的精彩之处呈现给中国儿童读者。三者之中,李文俊以实现翻译目的为中心。并且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李文俊主要采取了增加、重复和拆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李文俊翻译的《秘密花园》实现了它预期的翻译目的。李文俊的翻译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主题思想,从词意、句法表达上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并且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上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准确地向目标语读者再现了原作的写作风格和特色。通过这些翻译活动,将快乐带给儿童。此外,本文为《秘密花园》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目的论适合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其他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一些建议并引起更多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本文编号:2791790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莫红利;金美兰;;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曼曼;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秘密花园》两汉译本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艳艳;翻译家李文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京霖;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李文俊《秘密花园》译本[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