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翻译伦理视域下《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8:55
【摘要】:翻译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更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和制度化的社会行为。在此过程中,作为主体的译者,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关系,而伦理作为人类行为的道德尺度必然会引导和制约各种形式的翻译。20世纪80年代安东尼·贝尔曼首次提出“翻译伦理”的概念,在此后的研究热潮中,众多学者针对翻译伦理表达了不同的见解,其中安德鲁·切斯特曼总结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他从五个层面(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及承诺伦理)对译文和译者提出了要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伦理模式,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作品《檀香刑》是莫言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生动再现了中国典型的官场文化和刑罚文化并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气息,一经出版便备受追捧。同时,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檀香刑》英译本问世后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虽有不少学者从移植改写、文化翻译理论、动态对等理论等方面对英译本进行探索,但因为国内翻译伦理研究尚未成熟,鲜有学者从翻译伦理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因此,本文以切斯特曼翻译伦理观为新视角,运用典型译例分析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在《檀香刑》英译本中的体现,探究葛浩文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翻译伦理模式,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翻译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研究发现,五种翻译伦理模式贯穿整个译文。再现伦理下译者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再现了极具民间色彩的“猫腔”文化,保留了源语文化特色;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下,译者使用了编译、删减、意译和意译加注等翻译方法;承诺伦理下,译者运用了改写的翻译方法。因为五种模式之间存有一定重叠和冲突,葛浩文进行了适当的选择和协调,从而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实现了中西文化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虹;;译者伦理:身份、选择、责任——皮姆《论译者的伦理》解读[J];中国翻译;2014年05期

2 王飞白;;从改写理论看葛浩文《丰乳肥臀》的翻译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涂兵兰;;翻译伦理:翻译研究新途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吴慧珍;周伟;;回顾与反思:国内翻译伦理十年研究(2001-2010)[J];上海翻译;2012年01期

5 李文静;;中国文学英译的合作、协商与文化传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6 何琳;;翻译家葛浩文与《中国文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7 杨洁;曾利沙;;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蒋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与翻译伦理的神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陈志杰;吕俊;;社会规范与译者价值创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10 王大智;;“翻译伦理”概念试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舒晋瑜;;十问葛浩文[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亚丽;《檀香刑》中地域文化词的英译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霜雾;葛浩文的移植与改写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金金;切斯特曼五大翻译伦理模式的补充与改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罗庆丽;翻译伦理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