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林焕平文艺思想与日本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7-03-31 10:16

  本文关键词:林焕平文艺思想与日本的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焕平作为我国左联时期优秀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从30年代开始就从事革命文艺的相关工作,并将一生的经历投入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当中。他的理论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合拍,与人民的呼吸相通。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解放前他所论著或译介的包括:国际政治、日本时政问题的政论文章以及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著作,这些都蜚声海外,甚至有人认为“凡识字、能看报的华侨,没有不认识林焕平的。”再建国之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为构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研究林焕平的论著主要分为两个个方向:第一,林焕平翻译成就的研究;第二,林焕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的研讨;并没有关注到林焕平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同其早期译介的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著述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林焕平文艺理论思想特点出发,探索其文艺理论思想同日本的渊源,更好的梳理林焕平思想构建的脉络,从而探究其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取得的成就。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林焕平文艺理论思想的特点。林焕平被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战士,他在进行中国革命文学运动的实践以及发表出版的论著中都能鲜明的发现他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鲜明观点来评析各时代的文艺现象,从而进一步解释各种文艺规律,为中国革命文学、文艺理论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林焕平马克思文艺理论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文艺的社会本质与审美本质辩证统一,从其《抗争文艺评论集》中对文艺的社会本质和审美本质的探讨,展现林焕平对两者的辩证统一的观点。第二、坚持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辩证统一,先从正确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出发,再来探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部分从拥护社会主义文艺性质和方向出手,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我国文艺理论建设将会带来的腐蚀,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通过对这一部分的梳理,先对林焕平马克思文艺理论思想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第二章分析日本对林焕平的影响,从日本的理论著作、日本的文学作品以及日本政论、教育理论三个方面来解析,日本的相关理论著述对林焕平自身思想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仅是林焕平,我国现代文学艺术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前苏联和日本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加上林焕平在其早期思想构建的过程当中一直留日在外,并且作为“左联”东京支部文艺活动的组织者,接触到了当时日本左翼文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哲学论著。这些论著对于林焕平来说都是能够给予他所研究的内容以急需的思想资料、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其理论的学术境界和理论层次。除此之外,日本对林焕平的影响还体现在林焕平对我国马克思主文艺理论建设、新文艺与新文化的建设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多半是从日本所发表的理论著作译介过来的。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分析,然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日本与林焕平思想的渊源所在。第三章主要是对林焕平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构建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从林焕平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出发,包括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对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系列的编选,强调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理理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成就。其次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这一方面着手,通过对林焕平在不同时期为这一目的所作出的努力的表现,包括抗战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从而体现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林焕平 日本 文艺思想 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绪论12-19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2-14
  • 二、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14-16
  • 三、创新之处与基本思路16-19
  • 第一章 林焕平文艺思想特点19-32
  • 一、、坚持文艺的社会本质与审美本质辩证统一观20-24
  • (一)文艺的社会本质20-23
  • (二)文艺的审美本质23-24
  • 二、坚持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辩证统一的关系24-27
  • (一)正确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25-26
  • (二)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辩证关系26-27
  • 三、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27-32
  • (一)拥护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方向28-29
  • (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29-32
  • 第二章 林焕平文艺思想与日本的结缘32-45
  • 一、林焕平对日本文艺理论的吸收32-38
  •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藏原惟人33-35
  •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森山启35-37
  • (三)日本其他美学、艺术学著作37-38
  • 二、日本文学作品的引入38-42
  • (一)文艺的社会本质——激发民众积极参与反侵略斗争39-41
  • (二)文艺的审美本质——获得美的享受41-42
  • 三、日本政论、教育理论的影响42-45
  • (一)教育理论——《苏联新教育概观》42-43
  • (二)其他理论43-45
  • 第三章 林焕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45-51
  •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45-47
  •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45-46
  •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系列编选集46-47
  •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道路47-51
  • (一)抗战时期的理论贡献47-48
  •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理论贡献48-51
  • 结语51-53
  • 注释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芒;不要用×××!──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3期

2 张恩科;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后果——对《文艺理论基础》教学的批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年05期

3 张恩科;《文艺理论基础》期末复习中的能力训练指导[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年06期

4 张弼;文艺理论的生成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J];文艺评论;2000年02期

5 李树榕;规范“文艺理论”界定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6 杨春时;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J];文艺评论;2001年05期

7 ;文艺理论的学科基点[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5期

8 张炯;与时俱进,深化文艺理论创新[J];文艺研究;2003年02期

9 ;新世纪文艺理论·媒介论——编者小识[J];文艺争鸣;2003年05期

10 张冠华;自身危机:文艺理论的常态——兼论文艺理论的它身危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王一川;;从启蒙思想者到素养教育者——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的三次转向[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伟;;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中的文艺理论创新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征稿启事[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7 徐缉熙;;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康泰;;真实来自生活[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陆贵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熊赛君;;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文艺理论:与荒凉和冷落对话[N];文艺报;2005年

2 记者 李韵 甄澄;加强文艺理论评论自身力量[N];光明日报;2008年

3 程竹;加强文艺理论科学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杨志今;在中国文联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记者 张志勇;第二届全国文联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举办[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张大为;文艺理论与全民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王文革;文艺理论:逃离抑或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国家图书馆馆长 韩永进;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新高度[N];文艺报;2014年

9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张炯;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易中天;新历史条件下文艺理论的创新[N];文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斐斐;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当代性[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张驰;论成仿吾文学批评的社会性与浪漫性倾向[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龚梦慈;林焕平文艺思想与日本的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单宏军;中西文艺理论差异溯源[D];新疆大学;2001年

5 朝鲁;C·宝音诺木胡文艺理论观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柴美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立辉;二三十年代留苏知识分子的文学革新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近;冯雪峰文艺理论中的艺术自律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赵梓竹;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林焕平文艺思想与日本的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