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语篇可接受性视角下《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的显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7:18

  本文关键词:语篇可接受性视角下《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的显化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翻译共性的研究。显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翻译策略,根据具体语境添加或明示原文中隐含的语言和文化成分,使译文具有可读性,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匈牙利学者Klaudy对显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分为强制性、选择性、语用性和翻译本身固有四种显化类型。从Seguinot检验“显化假说”的途径中得到启发,本文认为可以对同一原文从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角度进行多个译文对比研究。根据显化的定义和分类,显化的作用在于满足读者的期待,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条件。根据 语篇语言学,语言交际总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语篇是传达信息的载体,被定义为一种交际事件。对于译文来说,它首先应该是具有交际价值的语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个交际过程从语篇生产者的意图开始,以译文读者的接受结束。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使译文得到读者接受,实现交际价值。因此译文在语篇层面最大限度满足可接受性对于实现交际价值至关重要。本文以BeaugrandeDressier定义的交际语篇的七个标准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翻译中的显化现象。这七个制约语篇成构的标准分别是衔接、连贯、意图性、信息性、情景性、互文性、可接受性。这些标准的阙如,就可能导致语篇交际的失败。可接受性作为实现语篇交际价值的最终目标,其他六个标准的实现与否,都会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 老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骆驼祥子》中蕴含了大量京味十足的文化语言,深受中外读者青睐。本文选取Jean M. James(1979),施晓菁(1981)以及Howard Goldblatt (2010)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素材,试图从语篇的衔接、连贯、信息性、意图性、情景性、互文性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中的显化策略,探究显化在语篇的六个方面如何实现译本的可接受性,进一步探讨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篇的七个标准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共同影响译文中的显化手段。尽管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显化处理的手段有所差异,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原文作者的意图有效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使译文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通过增加或调整衔接手段,明示逻辑关系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了解语篇的创作意图,依据目的语的规范设法再现原作风格,改变篇章的组织方式来实现语篇的意图性;根据上下文选择语义明确的词,调整信息度来实现语篇的信息性和情景性。通过文化预设,恰当意译,直译和加注来阐述原作的文化意象,使译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实现语篇的互文性。同时,葛译本广受欢迎与其合理采用的显化手段密不可分。
【关键词】:显化 可接受性 语篇 《骆驼祥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Contents7-9
  • Introduction9-14
  • 1. Research Background9-11
  • 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11-12
  • 3. Research Methodology12
  • 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3
  • 1.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Luotuo Xiangzi14-16
  • 1.2 Explicitation16-23
  • 1.2.1 Definition of Explicitation16-18
  • 1.2.2 Types of Explicitation18-19
  • 1.2.3 Previous Studies on Explici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19-23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3-39
  • 2.1 Text and Text Linguistics23-25
  • 2.2 Acceptability in Text Linguistics25-39
  • 2.2.1 Definition of Acceptability26-27
  • 2.2.2 Text Analysis Model27-29
  • 2.2.3 The Realization of Acceptability with Other Six Standards29-39
  • Chapter Three Explicitation in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Based onAcceptability39-88
  • 3.1 An Introduction of Luotuo Xiangzi40-42
  • 3.1.1 The Writer and His Luotuo Xiangzi40-41
  • 3.1.2 Thre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Luotuo Xiangzi41-42
  • 3.2 Explicitation in Cohesion and Coherence42-64
  • 3.2.1 Explicitation in Cohesion43-57
  • 3.2.2 Explicitation in Coherence57-64
  • 3.3 Explicitation in Intentionality64-70
  • 3.3.1 Proper Names65-69
  • 3.3.2 Word Selection69-70
  • 3.4 Explicitation in Informativity70-75
  • 3.4.1 Lexical Explanation71-72
  • 3.4.2 Disambiguating Metaphors72-74
  • 3.4.3 Adding Non-existing Information74-75
  • 3.5 Explicitation in Situationality75-83
  • 3.5.1 Linguistic Context75-77
  • 3.5.2 Situational Context77-81
  • 3.5.3 Cultural Context81-83
  • 3.6 Explicitation in Intertextuality83-88
  • 3.6.1 Title of the Book83-84
  • 3.6.2 Allusion84-88
  • Conclusion88-91
  • 1. Major Findings88-89
  • 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89-91
  • Acknowledgements91-92
  • Bibliography92-97
  • Appendix97-102
  • Appendix Ⅰ97-102
  • Appendix Ⅱ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越;;《骆驼祥子》四英译本翻译风格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贺显斌;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曾剑平,钟达祥;论译作的可接受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5 周红民;;论翻译中的“显化”现象[J];外语研究;2007年06期

6 胡开宝;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研究;2008年02期

7 姜菲;董洪学;;翻译中的显化思维和方法[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8 吴义诚;翻译过程中目的语篇章的构建策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石淑芳,伊咏;翻译中信息度的调整[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石淑芳;意图性原则──在语篇水平上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语篇可接受性视角下《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的显化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