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之桥》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08 09:06
本文关键词:《仙境之桥》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各国间的交流与发展愈来愈频繁,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尤其儿童的双语教育,而作为儿童了解世界的启蒙食粮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相对于儿童文学的汉译来说,接受美学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翻译研究应该从传统的以源语言文本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因为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是儿童,作为儿童读者的特殊性,作为译者,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原文本相融合。译者通过从语言、修辞以及对文化信息处理等几个具体方面入手进行翻译,得出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适当的创造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译者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翻译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文学翻译专业素养。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通过对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仙境之桥》进行翻译,并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去解决问题,得到尽量完美的译文。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引起社会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视和兴趣,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完美的学习环境。本文作者主要尝试把接受美学应用到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中,证明此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上的可行性,希望能够为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更广阔的视角。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即期待视野、读者地位、审美距离,通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原译文相结合,从语言层次、文化层次和修辞层次对译文进行翻译,从而提出了儿童文学翻译技巧。译者需要采用口语化的语言、比较简单的句式结构、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以及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减少文化差异。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本文得出结论:译者需要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以儿童为导向,只有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才是好的译本,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仙境之桥 儿童文学 接受美学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 致谢6-7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引言12-14
- 1.1 选题意义12
- 1.2 作者及原文文本介绍12-14
- 第二章 翻译理论指导14-16
- 2.1 接受美学14-15
- 2.2 接受美学在儿童读物中的应用15-16
- 第三章 翻译过程16-18
- 3.1 译前准备16
- 3.2 儿童读物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表达16
- 3.3 译后事项16-18
- 第四章 翻译难点及策略18-24
- 4.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仙境之桥》的难点的处理18-19
- 4.1.1 儿童自身特点18
- 4.1.2 跨文化的差异18-19
- 4.2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仙境之桥》的语言的处理19-24
- 4.2.1 段落及长句的翻译19-20
- 4.2.2 词语的翻译20-21
- 4.2.3 修辞的翻译21-22
- 4.2.4 修辞的翻译22-24
- 第五章 总结24-26
- 参考文献26-27
- 附录1 原文27-46
- 附录2 译文46-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娟;浅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仙境之桥》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