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内蒙古地区博物馆艺术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09:04
现代博物馆经营理念中,“教育”已占据博物馆功能的首要位置,成为核心内容,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也不再是仅仅对展陈的讲解,博物馆还要通过教育活动对不同的参观者进行审美教育以及文化传播。对于民族地区的博物馆而言,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集合,更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公共机构。在生态文明到来的新时代,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多元的声音,而跨学科的博物馆教育体现出生态学的思想观念。本文是在生态学视角之下,基于博物馆教育理论与实践考察,以内蒙古地区为例所开展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博物馆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论证了博物馆艺术教育所韵含有的生态性,揭示博物馆艺术教育的生态特征。其次,对“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进行历史的考察,形成民族地区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客观认识。并且,基于已有的教育理论,先后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的支撑,以及博物馆教育的理论依据,逐步深入探讨以生态学视角构建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再次,对民族地区博物馆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教育为例,从生态学视角对博物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揭露当下博物馆艺术教育中的非生态现象。最后,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出发...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族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其他项目主要包括讲座、博物馆网站、流动博物馆等项目。博物馆的网站既是博物馆的宣传窗口,也是博物馆教育数字化的体现,尤其在面对无法线下开展教育活动时,因博物馆教育有着“实物性”这一特点,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与真实的物品产生共鸣。因此,数字技术手段是教育的辅助,线上课程可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民族地区博物馆的讲座围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讲,并且各有特色。例如,内蒙古博物院的“博苑讲坛”区别与学术讲座和一般论坛,让听众参与其中,将蒙古族长调、呼麦等传统演唱,摔跤、舞蹈穿插与“讲座”,用这样的方式使得观众以直观的方式体验蒙古族的文化;南宁博物馆的《伦歌朝观》壮族神话少儿绘本是一大亮点,神话传说保存这不同的本源记忆,儿童通过听故事、说故事,以绘本的形式了解壮族的文化记忆,领略壮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畅享民歌”项目、南宁博物馆“博艺苑”项目皆通过博物馆这座桥梁,以唱山歌、唱民歌的形式感受壮乡山歌及广西民歌的文化魅力。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教育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全区的博物馆遍及各个盟市旗县,并且各馆都有自己的陈列展示方法和教育活动。因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分布地域不同,也受到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影响,因此博物馆教育存在一定差异。图3-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基本数据
3-5“相约周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博物院“体验宋服之美”系列课程为例[J]. 戴石. 福建文博. 2019(03)
[2]艺术教育“生态性”教学理念分析研究[J]. 杨黎. 艺海. 2018(01)
[3]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及前景[J]. 尹凯. 中国博物馆. 2015(02)
[4]浅谈“对话教育”理念对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启示[J]. 唐琳. 中国博物馆. 2015(01)
[5]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J]. 宋向光. 中国博物馆. 2015(01)
[6]新知识生产时代的现代美术馆与美育研究[J]. 唐斌. 中国博物馆. 2014(04)
[7]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策略[J]. 陶金鸿. 新美术. 2013(07)
[8]艺术博物馆生态系统:一种新的替换模式[J]. 郑柳和,刘鹏. 文化艺术研究. 2013(02)
[9]解读生态式艺术教育[J]. 孟祥晨,刘咏莲. 潍坊学院学报. 2013(01)
[10]博物馆儿童美学教育新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实践[J]. 陈梓生. 中国博物馆. 2012(03)
博士论文
[1]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 周婧景.复旦大学 2013
[2]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 郑奕.复旦大学 2012
[3]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 董云.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 孟庆金.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余嘉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对话教学研究[D]. 张增田.西南师范大学 2005
[7]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 王牧华.西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D]. 宁娜.西北大学 2015
[2]从二十世纪美国博物馆教育理念看博物馆教育角色的演变[D]. 段炼.中南大学 2012
[3]艺术博物馆的对话式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D]. 李爱华.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66362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族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其他项目主要包括讲座、博物馆网站、流动博物馆等项目。博物馆的网站既是博物馆的宣传窗口,也是博物馆教育数字化的体现,尤其在面对无法线下开展教育活动时,因博物馆教育有着“实物性”这一特点,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与真实的物品产生共鸣。因此,数字技术手段是教育的辅助,线上课程可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民族地区博物馆的讲座围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讲,并且各有特色。例如,内蒙古博物院的“博苑讲坛”区别与学术讲座和一般论坛,让听众参与其中,将蒙古族长调、呼麦等传统演唱,摔跤、舞蹈穿插与“讲座”,用这样的方式使得观众以直观的方式体验蒙古族的文化;南宁博物馆的《伦歌朝观》壮族神话少儿绘本是一大亮点,神话传说保存这不同的本源记忆,儿童通过听故事、说故事,以绘本的形式了解壮族的文化记忆,领略壮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畅享民歌”项目、南宁博物馆“博艺苑”项目皆通过博物馆这座桥梁,以唱山歌、唱民歌的形式感受壮乡山歌及广西民歌的文化魅力。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教育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全区的博物馆遍及各个盟市旗县,并且各馆都有自己的陈列展示方法和教育活动。因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分布地域不同,也受到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影响,因此博物馆教育存在一定差异。图3-2内蒙古地区博物馆基本数据
3-5“相约周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博物院“体验宋服之美”系列课程为例[J]. 戴石. 福建文博. 2019(03)
[2]艺术教育“生态性”教学理念分析研究[J]. 杨黎. 艺海. 2018(01)
[3]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及前景[J]. 尹凯. 中国博物馆. 2015(02)
[4]浅谈“对话教育”理念对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启示[J]. 唐琳. 中国博物馆. 2015(01)
[5]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J]. 宋向光. 中国博物馆. 2015(01)
[6]新知识生产时代的现代美术馆与美育研究[J]. 唐斌. 中国博物馆. 2014(04)
[7]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策略[J]. 陶金鸿. 新美术. 2013(07)
[8]艺术博物馆生态系统:一种新的替换模式[J]. 郑柳和,刘鹏. 文化艺术研究. 2013(02)
[9]解读生态式艺术教育[J]. 孟祥晨,刘咏莲. 潍坊学院学报. 2013(01)
[10]博物馆儿童美学教育新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实践[J]. 陈梓生. 中国博物馆. 2012(03)
博士论文
[1]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 周婧景.复旦大学 2013
[2]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 郑奕.复旦大学 2012
[3]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 董云.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 孟庆金.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余嘉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对话教学研究[D]. 张增田.西南师范大学 2005
[7]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 王牧华.西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D]. 宁娜.西北大学 2015
[2]从二十世纪美国博物馆教育理念看博物馆教育角色的演变[D]. 段炼.中南大学 2012
[3]艺术博物馆的对话式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D]. 李爱华.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6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6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