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米切尔“形象文本辩证法”与苏轼“诗画一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23:28
  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切尔始终关注“图像”在历时和共时的发展。他通过对图像史的研究,寻求在广义和狭义图像学中间重新思考图像的位置。苏轼通过中国古代诗画相通这一传统观念,进而提出“诗画一律”的观点,在他看来,诗歌与绘画贵在“天工与清新”,天工与清新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品格。“诗画一律”理论将绘画提升至与诗歌平等的地位。尤其他对自然的追求,以及对天工与清新的把握成为宋元时期文人对诗歌和绘画理解的重要标准。通过对米切尔和苏轼对图像和文本关系的认识,发现其存在的共通性,然而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理论来源的不同也导致其不同的美学取向。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米切尔图像理论进行梳理和把握,分析其内在逻辑,阐明米切尔关于图像和文本得以平等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其合理性。第二部分,介绍苏轼“诗画一律”的理论背景,把握其理论来源。对苏轼“诗画一律”进行分析和解读,把握苏轼“诗画一律”的美学内涵。第三部分,通过米切尔和苏轼对图像和文本关系的异同,认识到米切尔和苏轼在对待文本和图像关系的同一性和差异,从而看到中西方在对图像和文本关系有不同理解的同时,有着相似的认识,进而思考图像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渊源与发展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目的与方法
一、W.J.T.米切尔“形象文本辩证法”
    (一)再说图像
        1、“图像学”的重新界定
        2、语词与形象
    (二)“形象文本”与展示性观看
        1、作为混合媒介的图像/文本
        2、展示性观看
二、苏轼“诗画一律”图文观
    (一)诗画独立
        1、山水诗、画的兴起
        2、对“骨”和“神”的提倡
    (二)“诗画一律”的美学内涵
        1、诗画关系在宋代的成熟
        2、天工与清新
三、米切尔与苏轼对图像和文本认识的异同
    (一)图像与文本言说能力之同
    (二)传统与语境的相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传播时代的图像意识生产与实践——米歇尔的"文本——图像"观及其反思[J]. 朱宝洁.  传媒观察. 2017(09)
[2]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J]. 曾铸锋.  文学教育(上). 2017(09)
[3]近30年苏轼题画诗研究综述[J]. 李向阳,陈国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4]论布莱克诗画合体艺术及其与西方“诗如画”传统的关系[J]. 章燕.  外国文学. 2016(06)
[5]从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视觉时代的诗学话语转型及其反思[J]. 杨向荣.  符号与传媒. 2016(02)
[6]风景研究的文化转向——兼评米切尔的《风景与权力》[J]. 闫爱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6)
[7]“文学图像论”视野下的中国“诗画关系”学术史重估[J]. 赵敬鹏.  学术论坛. 2016(04)
[8]“诗画一律”:中国传统图文关系论[J]. 王慧丽.  大众文艺. 2016(07)
[9]视觉文化语境与新世纪文学的图像转向[J]. 陈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10]诗画关系——试论中国诗画的差异性[J]. 唐强.  美与时代(中). 2016(02)

博士论文
[1]图像与符号[D]. 刘晋晋.中央美术学院 2014
[2]米切尔的形象理论研究[D]. 徐丽娜.中国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混合的艺术:图像与语言之间-W·J·T·米歇尔“图像—语言混合论”研究[D]. 许莉.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中西美学史上的“诗画关系论”研究[D]. 过晓红.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299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9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