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维中的文化审美机制——论思维与语言、文化与文体的互塑性
发布时间:2021-04-22 11:33
任何文化都会依据其自身的价值规则或禁忌,在语言系统内部建立起其语义结构和形式"语法"。文学语言及其文体形式就是不同文化的语义结构和形式"语法"的外在呈现。尽管文化习俗有时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枷锁,但作家一旦将这种语义结构和形式"语法"内化为心智,就会生成一种近乎直觉的审美能力,成为自己的"文化之眼"。所以,一个文化大变迁时代也必然是一个文体大转变时代。现代文学正是依托理性思维与多种文学叙事中所内含的文化直觉,来共同完成对世界与历史的拟人化对话。作家在艺术想象中所依赖的文化直觉,以及他们在文学叙事中所呈现的话语独特性,都证明了文化与文体、思维与语言之间具有极强的互塑性。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艺术思维的呈现与语言的象征功能
二“文化之眼”的生成与艺术思维的拟人性
三、文化和文体的互塑与艺术思维的“结构性”生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语言学的问题意识、关系思维和语言自觉[J]. 申小龙. 北方论丛. 2017(01)
[2]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J].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8)
[3]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J]. 徐盛桓.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10)
[4]艺术语言的活动规律[J]. 吕景云. 文艺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153702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艺术思维的呈现与语言的象征功能
二“文化之眼”的生成与艺术思维的拟人性
三、文化和文体的互塑与艺术思维的“结构性”生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语言学的问题意识、关系思维和语言自觉[J]. 申小龙. 北方论丛. 2017(01)
[2]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J].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8)
[3]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J]. 徐盛桓.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10)
[4]艺术语言的活动规律[J]. 吕景云. 文艺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153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5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