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雅克·朗西埃感性分配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08:46
  感性分配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朗西埃的代表性理论,它生成于政治和美学之间,并且沟通了政治和美学。通过对人类共同分享的感知能力的强调及感性形象的介入,让那些被权力遮蔽的不可见者进入台前,为社会的无分者提供了抵抗的可能,以此来挑战治安的分配秩序。感性分配又叫可感物的分享,它是对可见与不可见、可说与不可说、可理解与不可理解的划分,同时包含着纳入与排除两个相互对立的面,其背后隐藏的是一套权力的话语体系。朗西埃将批判的源头指向柏拉图的次序哲学,借用福柯关于主体化、可视与可述等知识话语,又预设了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以此作为自己论述的位点。具体说来,感性分配指涉的就是美学与作为美学的政治。政治与治安相对,它产生于治安秩序的断裂之处,将共同体还原为一个歧义纷争的领域,通过主体化的政治进程扰乱现有的感性配置,来对共同体的分配进行重组。美学既是可感性经验的重构,又指一种特殊的艺术的美学体制,艺术通过制造歧感来导向解放。因此在朗西埃看来,政治本身就是一种美学行为,美学则通过重构感性分配的美学行动而富于政治性。以感性分配之名,朗西埃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政治”体系。书写与政治天然地具有联系。朗西埃将言词的过度称...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雅克·朗西埃生平及学术思想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本文的立足点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理论的发生
    第一节 词义的辨析
    第二节 对柏拉图次序哲学的批判
    第三节 对福柯“知识/权力”话语的借用
    第四节 审美共通感的预设
第二章 歧义的生成:感性分配的政治意义
    第一节 重新界定政治
    第二节 共识的打破与歧义的生成
第三章 美学的出场:感性分配的美学内涵
    第一节 艺术的三种体制
    第二节 艺术的歧感效用
    第三节 塑造审美-政治的新感性
第四章 文学的政治:感性分配的诗学实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 文学性:不受控的书写
    第三节 文学与民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朗西埃《美学的政治:感性的分配》(第一章)译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美即政治——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J]. 李三达.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2)
[2]作为共通感的美感——审美之中的共通感问题研究[J]. 刘旭光.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2)
[3]激进与实用的诗学:朗西埃和罗蒂的对话[J]. 汤拥华.  文艺研究. 2018(01)
[4]我们需要怎样的现实主义文学——雅克·朗西埃论文学共同体[J]. 郑海婷.  文艺争鸣. 2017(12)
[5]从厘定“政治”到感性解放——朗西埃政治美学初探[J]. 吕峰.  东吴学术. 2017(04)
[6]朗西埃对利奥塔崇高美学及法国理论“伦理转向”的批判——兼以列维纳斯哲学对其回应[J]. 王嘉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3)
[7]感性分享与审美的民主化[J]. 陈晓明.  文艺争鸣. 2016(12)
[8]反再现的文学民主——解读朗西埃《艾玛·包法利的处死》[J]. 叶青.  外国美学. 2016(01)
[9]趣味的斗争与艺术的美学体制——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批判与超越[J]. 郭维.  文艺争鸣. 2016(08)
[10]歧见、民主和艺术——雅克·朗西埃访谈[J]. 汪民安,邓冰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2)

博士论文
[1]文学介入理论研究[D]. 郑海婷.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D]. 文苑仲.东南大学 2016
[3]感性分配的政治—朗西埃美学思想研究[D]. 吕峰.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 李河成.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作为介入的文学——雅克·朗西埃论文学的政治[D]. 张明旭.吉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9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9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