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修齐治平思想与文学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08:38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来是古代文人知识分子信奉的经典,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塑造古代文人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为例,在封建社会它对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通观古代文人的成长路径可以发现,这一思想是传统文人共同拥有的价值认识与行为实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了共同的理想追求。在不同的朝代,受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相似。而文学作为表现思想的载体,其中也蕴含了这种思想。王安石作为北宋杰出的文人,也深受儒家修齐治思想的影响,积极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蕴含了这种思想。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传统文人对儒家修齐治平理想的追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文人积极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由于时代发展、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条件以实现之。北宋由于社会的发展、儒学的复兴、科举制的完善,不仅王安石追求修齐治平理想,在北宋其他文人身上也更加明显地体现了承担修齐治平理想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王安石个人对修齐治平理想的认识与追求。年少...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对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研究
(二)对王安石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统文人对修齐治平理想的追求
第一节 传统文人的修齐治平理想及实现途径
第二节 北宋文人的修齐治平理想
一、时代背景
二、人物代表
第二章 王安石治世理想的形成与践行
第一节 厚积薄发:治平信念的萌芽
一、王安石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王安石个人的努力与理想的形成
第二节 初入仕途:深入考察地方民情
一、初入仕途的地方官
二、地方官的实践成绩
第三节 君臣相遇: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第四节 两次罢相:王安石治世理想的变化
第三章 王安石的文学作品与修齐治平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下王安石的文论观
第二节 王安石诗文中的自我修养
一、以文言志
二、效仿圣贤
第三节 王安石诗文中的政治理想
一、描写社会现实
二、宣扬政治思想
第四节 王安石词中的修齐治平思想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关系及其理论嬗变[J]. 马银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诗言志”与“温柔敦厚”体现诗教内涵新论——以《尚书·尧典》《诗·大序》《礼记·乐记》为考察范围[J]. 邓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3]儒家诗学思想的内在理路[J]. 马草. 孔子研究. 2018(02)
[4]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及其渊源与承续[J]. 李立新. 学习论坛. 2008(04)
[5]范仲淹与宋代新儒学[J]. 李存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J].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5)
[7]论王安石的人性观[J]. 刘文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8]论王安石与曾谢二氏的世家之交[J]. 耿纪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9]王安石先友世交考述[J]. 耿纪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论王安石文学思想之嬗变[J]. 董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硕士论文
[1]1949-1978年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安梦倩.河北大学 2018
[2]改革开放以来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赵一曼.河北大学 2018
[3]民国时期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贾一星.河北大学 2018
[4]孔子诗学思想研究[D]. 赵君艳.青海师范大学 2018
[5]王安石诗文言志思想研究[D]. 史俊杰.青海师范大学 2017
[6]范仲淹忧乐思想研究[D]. 景玉凤.西北师范大学 2016
[7]论王安石的人生观[D]. 罗玲.华中科技大学 2013
[8]苏轼与王安石政治关系研究[D]. 刘森.吉林大学 2012
[9]王安石文学思想研究[D]. 张燕.兰州大学 2011
[10]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D]. 杨永亮.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74584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对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研究
(二)对王安石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统文人对修齐治平理想的追求
第一节 传统文人的修齐治平理想及实现途径
第二节 北宋文人的修齐治平理想
一、时代背景
二、人物代表
第二章 王安石治世理想的形成与践行
第一节 厚积薄发:治平信念的萌芽
一、王安石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王安石个人的努力与理想的形成
第二节 初入仕途:深入考察地方民情
一、初入仕途的地方官
二、地方官的实践成绩
第三节 君臣相遇: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第四节 两次罢相:王安石治世理想的变化
第三章 王安石的文学作品与修齐治平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下王安石的文论观
第二节 王安石诗文中的自我修养
一、以文言志
二、效仿圣贤
第三节 王安石诗文中的政治理想
一、描写社会现实
二、宣扬政治思想
第四节 王安石词中的修齐治平思想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关系及其理论嬗变[J]. 马银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诗言志”与“温柔敦厚”体现诗教内涵新论——以《尚书·尧典》《诗·大序》《礼记·乐记》为考察范围[J]. 邓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3]儒家诗学思想的内在理路[J]. 马草. 孔子研究. 2018(02)
[4]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及其渊源与承续[J]. 李立新. 学习论坛. 2008(04)
[5]范仲淹与宋代新儒学[J]. 李存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J].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5)
[7]论王安石的人性观[J]. 刘文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8]论王安石与曾谢二氏的世家之交[J]. 耿纪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9]王安石先友世交考述[J]. 耿纪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10]论王安石文学思想之嬗变[J]. 董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硕士论文
[1]1949-1978年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安梦倩.河北大学 2018
[2]改革开放以来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赵一曼.河北大学 2018
[3]民国时期的王安石文学研究[D]. 贾一星.河北大学 2018
[4]孔子诗学思想研究[D]. 赵君艳.青海师范大学 2018
[5]王安石诗文言志思想研究[D]. 史俊杰.青海师范大学 2017
[6]范仲淹忧乐思想研究[D]. 景玉凤.西北师范大学 2016
[7]论王安石的人生观[D]. 罗玲.华中科技大学 2013
[8]苏轼与王安石政治关系研究[D]. 刘森.吉林大学 2012
[9]王安石文学思想研究[D]. 张燕.兰州大学 2011
[10]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D]. 杨永亮.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7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7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