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中忧郁情结的表现——以“译者的声音”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04 21:53
  在汪榕培英译的《牡丹亭》译本及其副文本中,译者以多种方式传达了一个声音:杜丽娘的情感集中体现了东方女子的忧郁情结。汪译《牡丹亭》的译者声音体现了主体性、主动性、个性的特点,并在译本内外形成呼应和相互阐释。其译本契合译者在文本外所表达的对原文的情感解读以及获得读者共鸣的目标。"译者的声音"为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中忧郁情结的表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有助于全面地研究译本生产过程和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引言
2.译者的声音
3.汪译《牡丹亭》副文本中有关杜丽娘忧郁情结的“译者的声音”
    3.1 对原文的解读和阐释
    3.2 读者
    3.3 翻译策略
4.汪译《牡丹亭》译本内关于杜丽娘忧郁情结的“译者的声音”
    4.1 变换使用近义词
    4.2 重复译词
    4.3 意译和显化
    4.4 扩充(amplification)
    4.5 使用押韵的形式
5.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译者声音研究及模式探析[J]. 张群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11)
[2]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声音——《夏洛的网》三译本比较[J]. 张群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3]译者声音研究:回顾与前瞻——兼评《牛津商务英语学习词典》[J]. 陈梅,文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01)
[4]“译可译,非常译”——汪榕培教授访谈录[J]. 朱安博.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3)
[5]我和中国典籍英译[J]. 汪榕培.  当代外语研究. 2012(05)
[6]《牡丹亭》的英译及传播[J]. 汪榕培.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06)
[7]《牡丹亭》的“集唐诗”及其英译——《牡丹亭》译后感之二[J].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11)
[8]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J].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10)
[9]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J]. 白平.  古汉语研究. 1996(04)
[10]传神达意译《诗经》[J].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4(04)



本文编号:338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8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