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约翰·伯格的“观看”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08:57
  约翰·伯格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画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他在视觉文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开辟了视觉文化与观看文化的新视角,对传统艺术中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批判,从视觉观看的层面分析图像文化,对视觉文化学术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约翰·伯格所提出的视觉文化理论在视觉图像批评领域的创新意义毋庸置疑,对视觉图像批评范式的转向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随着媒介技术、视觉文化演变之下,图像的功能也趋于多元化,人们对图像的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约翰·伯格在此环境下,受左翼思想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看理论,对传统的艺术观发起了挑战,形成了新的图像观看批评理论。伯格的艺术批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蕴,在他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色彩,看到阶级、权力,还可以看到他对性别权力的批判。对于底层人民,他透露出了同情之意,而对于资本主义,他却给予强烈的批判。约翰·伯格在观看理论中引入了观看者的观看行为,他强调观看者的观看行为在观看理论中的重要性,他对观看与视觉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审视,并在观看理论中引入了意识形态,伯格指出,观看本身属于一种复杂的行为,包含多种元素,意识形态属于其中的一...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主要内容
第1章 约翰·伯格的“观看”理论言说语境
    1.1 媒介技术语境
    1.2 视觉文化语境
    1.3 后现代政治语境
第2章 约翰·伯格的“观看”理论内涵
    2.1 “观看”方式与视觉性
    2.2 “观看”的意识形态性
    2.3 “观看”的重构
第3章 约翰·伯格的“观看”理论反思
    3.1 视觉突显之下创作主体意识的弱化
    3.2 政治文化之下的意识偏执
    3.3 重构思想之下的大众娱乐缺失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约翰·伯格: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类”——评《图像与观者——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J]. 金元浦.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4)
[2]《观看之道》与约翰·伯格的艺术史观[J]. 王林生.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4)
[3]约翰·伯格的“天真之眼”[J]. 张清帆.  现代装饰. 2017(03)
[4]真实的立场:约翰·伯格的广告图像批评[J]. 董德丽.  装饰. 2014(09)
[5]艺术社会史与社会批评——以巴克森德尔和T.J.克拉克为例[J]. 赵炎.  荣宝斋. 2014(03)
[6]是政治,还是美学?——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观[J]. 沈语冰.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3)
[7]艺术社会史的前世今生——兼论贡布里希对豪泽尔的批评[J]. 沈语冰.  新美术. 2012(01)
[8]论约翰·伯格图像批评公式的“偏执”及目的[J]. 李承华.  国际新闻界. 2011(02)
[9]简论约翰·伯格小说G中的流亡现象[J]. 蒋茜,徐梁峰.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10]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 郭国良,蒋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2)

硕士论文
[1]永远的红—约翰·伯格视觉理论探究[D]. 刘世洁.天津美术学院 2016
[2]论约翰·伯格的视觉性思想[D]. 尹振华.南京大学 2015
[3]观看的意识形态[D]. 曹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视觉文化中的文化政治[D]. 杨昕茹.苏州大学 2012
[5]论约翰·伯格小说《G》中的流亡现象[D]. 蒋茜.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4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