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范晔译本的译介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9 14:34
本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鉴,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探析《百年孤独》范晔译本的译介模式,以期为异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3《百年孤独》范晔译本的译介模式探析
3.1 译介主体——先决条件
3.2 译介内容——关键环节
3.3 译介途径——重要部分
3.4 译介受众——必备因素
3.5 译介效果——主要标准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评叶君健翻译观[J]. 洪伊鑫,鲍志坤. 海外英语. 2019(20)
[2]从文学翻译看“信、达、切”标准——《小王子》汉译本鉴赏[J]. 周方琴,王富银. 大众文艺. 2019(19)
[3]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J]. 饶岩岩.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9)
[4]莎士比亚戏剧两译本的翻译伦理研究[J]. 薛香云,王富银. 英语广场. 2019(10)
[5]林语堂与郑振铎的翻译观比较研究[J]. 张思,邵华. 英语广场. 2019(10)
[6]评宋兆霖翻译风格与策略——以《简·爱》译本为例[J]. 辛楠,鲍志坤. 英语广场. 2019(08)
[7]《呐喊》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评析[J]. 吴婷,祁文慧. 英语广场. 2019(07)
[8]The Clipper两个译本的文体分析[J]. 伍静,肖飞. 英语广场. 2019(04)
[9]翻译“理想”与“艺术”实践——评罗新璋翻译观[J]. 吴婷,祁文慧. 英语广场. 2019(02)
[10]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看纳兰性德词作英译研究[J]. 赵海莹,张永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硕士论文
[1]《百年孤独》汉译史(1982—2018)问题探讨[D]. 廖珊.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2]马尔克斯作品译介变异研究[D]. 张静.吉首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88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3《百年孤独》范晔译本的译介模式探析
3.1 译介主体——先决条件
3.2 译介内容——关键环节
3.3 译介途径——重要部分
3.4 译介受众——必备因素
3.5 译介效果——主要标准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评叶君健翻译观[J]. 洪伊鑫,鲍志坤. 海外英语. 2019(20)
[2]从文学翻译看“信、达、切”标准——《小王子》汉译本鉴赏[J]. 周方琴,王富银. 大众文艺. 2019(19)
[3]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J]. 饶岩岩.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9)
[4]莎士比亚戏剧两译本的翻译伦理研究[J]. 薛香云,王富银. 英语广场. 2019(10)
[5]林语堂与郑振铎的翻译观比较研究[J]. 张思,邵华. 英语广场. 2019(10)
[6]评宋兆霖翻译风格与策略——以《简·爱》译本为例[J]. 辛楠,鲍志坤. 英语广场. 2019(08)
[7]《呐喊》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评析[J]. 吴婷,祁文慧. 英语广场. 2019(07)
[8]The Clipper两个译本的文体分析[J]. 伍静,肖飞. 英语广场. 2019(04)
[9]翻译“理想”与“艺术”实践——评罗新璋翻译观[J]. 吴婷,祁文慧. 英语广场. 2019(02)
[10]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看纳兰性德词作英译研究[J]. 赵海莹,张永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硕士论文
[1]《百年孤独》汉译史(1982—2018)问题探讨[D]. 廖珊.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2]马尔克斯作品译介变异研究[D]. 张静.吉首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8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