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的戴乃迭独译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的戴乃迭独译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戴乃迭是参与新中国国家翻译实践的外来译家之一,她独译及与杨宪益合译的中国文学作品涉古及今,体裁广泛。与杨宪益一样,戴乃迭也是国家翻译实践的执行者,已有研究却偏重杨宪益忽视戴乃迭。我们从国家翻译实践视阈探析戴乃迭的独立翻译,发现其独立翻译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适应特征,是新中国翻译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外来译家 戴乃迭 独立翻译 选择性适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编号12BYY018)阶段性成果 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基地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传统翻译观提倡译作透明如原作,读者觉察不到译者痕迹,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2004:1)指出译者一直处于被“隐身”(invisibility)地位,译作所蕴含的文化政策、外交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都被掩盖,译者主体性研究依然薄弱。主权国家组织和领导译者群体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乃迭女士逝世[J];中国翻译;2000年01期
2 王宏印;崔晓霞;;论戴乃迭英译《阿诗玛》的可贵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李娟;;戴乃迭对中国名著的翻译成就概览[J];兰台世界;2013年01期
4 孙宁宁;刘亦伟;;流散理论观照下译者文化身份研究:戴乃迭《边城》译本个案分析[J];语文建设;2013年21期
5 邓宏春;马月华;;戴乃迭《边城》译本的翻译伦理审视[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英籍专家戴乃迭80华诞[J];对外大传播;1999年Z1期
7 张媛;;英籍翻译家戴乃迭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之缘[J];兰台世界;2014年10期
8 张昌华;;“对不起,谢谢!”——纪念戴乃迭逝世十周年[J];人物;2009年01期
9 李辉;;嫁给中国——戴乃迭的故事[J];书摘;2004年09期
10 张越;陆宣鸣;;浅析《边城》英译中的超额与欠额翻译——以戴乃迭译本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闵良臣;上帝连天使都不眷顾![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甘险峰;杨宪益戴乃迭风雨人生路[N];深圳商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瑞;场域—惯习视域下《边城》戴乃迭译本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汪佳丽;女性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析戴乃迭英译《沉重的翅膀》[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晓云;戴乃迭英译文本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胡招荣;戴乃迭《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玉羽;从视阈融合看译者主体性在戴乃迭《边城》英译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12年
6 王秋实;戴乃迭英译《边城》中原作风格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娟;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角度研究戴乃迭译本《芙蓉镇》[D];华侨大学;2009年
8 杨莉红;戴乃迭的文化身份及其汉英翻译[D];湘潭大学;2007年
9 贺龙平;论戴乃迭译《绿化树》中译者的主体性[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彭梅雪;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戴乃迭《芙蓉镇》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的戴乃迭独译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4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