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声音与形式重现中的民歌前景化特质呈现——民族志诗学与《巴山幺妹哭嫁歌》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5:10

  本文关键词:声音与形式重现中的民歌前景化特质呈现——民族志诗学与《巴山幺妹哭嫁歌》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志诗学理论强调将经颂、讲述、歌唱的声音再现予挽歌、赞美诗、公开演说以及叙事等口头表达形式的表达文化,这为口头文学文本的转写和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巴山幺妹哭嫁歌》的英译以此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相应的英语诗艺术形式翻译出蕴于大巴山地区哭嫁歌汉译本中的民歌韵味(前景化特质)。基于此,在民族志诗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巴山幺妹哭嫁歌》中的身位与称呼、声响与回应、韵味与诗意等特点,并涉于译诗中予以重现,以期能为大巴山歌言翻译的理论建设与批评理论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作者单位】: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民族志诗学 前景化特质 声音重塑 形式重现 《巴山幺妹哭嫁歌》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按照大巴山区的地域习俗,幺妹2出嫁前常通过哭嫁的习俗方式,以歌代言,表情达意。《巴山幺妹哭嫁歌》的内容主要包括《哭爹娘》、《哭母舅》、《哭哥嫂》、《哭乡亲》、《哭娇》等节段诗。如泣如诉的哭嫁歌,主要通过叙说父母的养育之恩、诉说骨肉间的离别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志·民族志》资料长编(上)即将出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4期

2 高丙中;民族志经验研究主持者言[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3 张景孔;;民族志编写研究综述[J];新疆地方志;2006年01期

4 李立;;小说化: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娥满;;时间与空间:科学民族志的叙述学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谢妮;;建制民族志——一种新的方法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7 ;省志民族志编修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中国地方志;2010年03期

8 朱炳祥;;反思与重构:论“主体民族志”[J];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9 张佩国;;历史活在当下——“历史的民族志”实践及其方法论[J];东方论坛;2011年05期

10 洪寒松;;略论编纂民族志[J];民族论坛;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迪;;跨越线上/线下的二分观念 论网络民族志多元化的“田野环境”(英文)[A];2013年“两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海外民族志[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3 岳淼;;台湾高山族影像纪录和民族志电影[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扎拉克尧;;黑龙江省民族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浅议[A];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质量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都地委党校 巴桑曲措;关于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N];西藏日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本土化民族志在范式反思中超越西方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毛翠香;《青海省志?民族志》首发式举行[N];青海日报;2009年

4 张佩国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暨人类学研究所;整体的历史与弥散的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梁小丽 高荧;梁钊韬 他的经历本身堪称一部人类民族志[N];南方日报;2013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 孙艳艳;民族志中的个人化书写可以走多远[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年

7 黄柏权;一个土家山乡的真实记录与深度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陈湘邋王珍;被淡忘的民族志电影[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陈建樾;从着眼过去到关注现代: 林惠祥与台湾少数民族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王敏;民族志视角中的现代伊犁赞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学礼;以镜头“写”文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D];云南大学;2015年

2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席海燕;大班幼儿玩伴选择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牟小梅;沉默、面子、礼貌,及跨文化交际[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李硕;文化、权力与市场[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郭吉晟;石门的日常生活及个体化呈现[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菊芬;“民族志”书写与文化审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红升;传统仪式与现代适应[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声音与形式重现中的民歌前景化特质呈现——民族志诗学与《巴山幺妹哭嫁歌》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67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