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装置作品《十面霾伏》
本文关键词:解析装置作品《十面霾伏》
更多相关文章: 装置艺术 传统文化 榫接 材料 雕塑语言 雾霾
【摘要】:装置作品《十面霾伏》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榫接工艺将传统建筑材料:木材和现代工业化建筑材料:钢筋混泥土交构在一起,配上烟雾设备在特定的场地中展示。作品的灵感源于前段时间热议的雾霾问题。从一次不经意间路过拆迁废墟,看到裸露的钢筋混泥土还有带着口罩的行人从我身边疾驰而过,电视新闻和手机页面上漫天飞舞的雾霾事件时。使我回想起童年里神秘的明清老宅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也因此引发了我对这一系列元素的思索,致使我利用传统和现代元素创作一组装置艺术作品来引发观者的深思和讨论。本文一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写我创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章写国内外装置艺术对我的启发。第三章就是解析自己的装置作品。
【关键词】:装置艺术 传统文化 榫接 材料 雕塑语言 雾霾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一、装置创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7-9
- (一)创作的背景7
- (二)创作的目的7
- (三)创作的意义7-9
- 二、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对我的启发9-13
- (一)国外装置艺术作品对我的启发9-10
- (二)傅中望作品对我的启发和理解10-13
- 三、解析作品《十面霾伏》13-16
- (一)作品的创作动机13
- (二)创作过程13-15
- (三)作品的精神内涵15-16
- 结论16-17
- 参考文献17-18
- 致谢18-19
- 附录19-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装置作品展[J];中国陶艺家;2009年02期
2 贾方舟;;以艺术见证生命——有感于陶艾民的装置作品[J];画刊;2006年04期
3 ;朱路明装置作品[J];艺术界;2001年01期
4 刘旭光;刘旭光装置作品[J];装饰;2002年07期
5 贾方舟;;女人河[J];艺术评论;2006年03期
6 栗宪庭;;建设平价市场[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7 米庄;;悖论的方式之一——林菁菁艺术对话[J];美苑;2011年02期
8 郭红梅;;渗:一种文化姿态——从王璜生的装置作品谈起[J];东方艺术;2012年07期
9 ;荷兰《艺术与博物馆》[J];世界美术;1995年03期
10 皮力;埃丽诺·安汀[J];世界美术;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用艺术表现思考的邱黯雄[N];深圳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雨檬;广州三年展:一次回归自身的探索[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杨琳;室外项目带来“惊喜发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商报记者 原琳;陈庆庆:妙手织“天衣”[N];北京商报;2009年
5 早报记者 徐佳和;“城市化风景”初露端倪[N];东方早报;2008年
6 早报记者 朱洁树;用普通事物制造有趣,并隐含批判[N];东方早报;2012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蓝,是不可思议的颜色[N];深圳商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刘洋;中国艺术市场前途永远都在[N];北京商报;2009年
9 记者 陈怡;在对融合之美的感受中探索未知[N];上海科技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杨琳;杨千:碎纸屑“格林斯潘”的现实嘲讽[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哲;解析装置作品《十面霾伏》[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肖彩;陈箴装置作品中的“身体指向”与“灵魂治愈”[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3 李燕南;感受徐冰的装置作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继锋;现成物介入雕塑的几种方式[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18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1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