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述行、深入孤独的文学——解构批评文学观探微
本文关键词:虚构、述行、深入孤独的文学——解构批评文学观探微
【摘要】:在耶鲁解构批评家眼中,文学并无本质,文学这一文类也不是实在之物或自在之物。然而,解构批评家从未声称文学不存在,他们绝非主张一种虚无主义的文学观。解构批评要么将文学看作是关于虚无,而非本身虚无;要么视一部文学作品为一个虚构的世界,这个虚构世界之所以能够让读者甘愿相信、沉浸其中,乃是由于文学述行的力量;又或者,将文学虚构视作孤独可以提供的最大乐趣,它令读者经历一种非此绝无可能的情境与经验,从而遇到自我的"他性"。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耶鲁学派 解构批评 文学 反本质主义 述行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解构思潮在美国文学批评领域影响深远。上世纪70、80年代,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Paul de Man,1919 1983)、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 )、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 H.Hartman,1929 )与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 )齐聚耶鲁大学,对当时乃至其后的学术界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大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2 谢冰;;浅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思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傅利;黄芙蓉;;回归文本审美的文学批评理论:评《文学独创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4 赖大仁;;文学评价与文学价值标准问题[J];江汉论坛;2013年09期
5 玉乃球;;文学概论教学大纲[J];韶关师专学报;1987年03期
6 孔耕蕻;论理论的批评化——对文学研究中唯逻辑规范主义的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1期
7 龙云;;西方文学研究的“伦理转向”——功能类型及研究焦点[J];外国文学;2013年06期
8 萧成;从理性中心到语言中心——从南帆《文学的维度》看一种现代理论批评在中国的建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9期
9 陈太胜;文学经典与理论:变与不变的辩证[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陈传才;;文学批评理论教材建设的崭新成果[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思明;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的恒久魅力[N];河北日报;2011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 林丹娅;女性文学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3 何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生成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谢晖晖;文学研究术语“文学范式”何以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超;交往即呵护[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杨路;墨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陈思;论文学史哲学与文学史模式[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杨小娟;诠释,还是不诠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薛瑞;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19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1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