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美学(英文)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野下的美学(英文)
【摘要】:本文试图调和两种看似相对的观点。艺术作品深植于关涉文化的艺术史语境,不考虑这些语境便无法充分理解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处理诸如战争与和平这类普遍而永恒的人类主题,并将这些主题调整得能适应于共同的生理感知系统。前者说明我们在跨文化语境下理解和欣赏艺术所遇到的困难;不过,后者表明某种程度的跨文化艺术欣赏是可能的。媒介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可能,我们对此的把握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媒介构建的其它文化的艺术。阅读有助于人们理解另一社会的艺术,而更加激进的文化浸濡则会走得更远。我们对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岩洞艺术缺少更广阔的背景知识,因此这艺术就成了一个极端的个案:我们能够知道其地点以及部分内容,然而我们却无法进一步更深层地欣赏性把握它。
【作者单位】: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关键词】: 艺术 欣赏 跨文化 普世价值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I subscribe to two intuitions about theshape these to cater to shared,biologically basedappreciation of art that plainly are in tension.perceptual systems.Accordingly,much art is cross-Artworks are embedded in culturally relative art-culturally approach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艺术作品选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艺术作品选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俄罗斯艺术作品欣赏[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4 ;20世纪西方艺术作品[J];美术研究;2004年01期
5 钟绍林;钟绍林染织艺术作品[J];装饰;2004年11期
6 ;20世纪拉美艺术作品[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7 张秋尧;张秋尧艺术作品[J];西部大开发;2004年06期
8 ;艺术作品选[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刘青云;刘清云艺术作品[J];景德镇陶瓷;2005年02期
10 董占军;艺术作品的文献属性及图录的艺术性[J];齐鲁艺苑;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艺术作品[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毛娟;;体育教改动向:由技能传习到文化传承——对体育艺术作品内容的新认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梁章贤;;桥梁外貌与环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刘路喜;;有感而发[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丽萍;专家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城;学生艺术作品缘何被抢购[N];光明日报;2014年
3 编译 王悠然;男女两性评价艺术作品侧重点不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刘修兵;该怎样用艺术作品塑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6 徐刚;雕塑不能放错了地方[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8 郑丽虹;改革创新精神在艺术作品里生辉[N];深圳特区报;2008年
9 郭之纯;健康的文化生态强调包容性[N];工人日报;2010年
10 欧阳逸冰;儿童艺术作品:期待精美[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孙月;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颖;艺术的先用后看[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陆亨瀚;临摹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昆鹏;“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迪;浅析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于童;关于艺术作品的翻译实践报告[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超华;多媒体数字艺术作品的运动形态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08年
9 王彪;当代中国新人类艺术作品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宁;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7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5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