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角度解读《喜福会》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7-08-04 09:06

  本文关键词: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角度解读《喜福会》的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学 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文学翻译 《喜福会》


【摘要】:翻译研究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纽马克、卡特福德等人认为,语言对比和语义分析等手段有助于译者获取双语转换之间的等值。因此,本文尝试借助语义关系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即纵向的语义聚合关系和横向的语义组合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评析小说《喜福会》的翻译,以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作用。本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结合《喜福会》文本展开分析和讨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差异的,其中语义关系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在语义关系、成分分析法等语言学基础和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等指导下,本文将具体解答以下研究问题。1.英语语义关系和汉语语义关系的异同点是什么?这种比较是否有助于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2.从语义关系角度看,小说《喜福会》的词汇有什么特点?译者是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3.语义关系在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中起到什么作用?因此本文采用演绎法、定性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提出假设:将语义关系运用于翻译实践,有助于译者进行语义分析,准确理解原文,从而选择恰当的译文表达。第二,由于国内外在本课题上的研究不多,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前期研究,有关概念显得不成熟,所以本文的研究必须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分析数据后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三,翻译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指导翻译实践,不为设定翻译标准,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翻译现象,因此本文是从现有的翻译现象出发,对翻译活动进行描述与解释,从而进行翻译批评和评价。通过研究,作者得出三点结论。第一,语篇中的词语存在着语法和意义上的联系,包括语义聚合和语义组合关系,后者会带来语义同化现象。当某一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时,整个语篇的语义关系可能会随之改变。第二,通过从不同语义关系角度评论小说《喜福会》的翻译,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时一般都能考虑到对原文,特别是文化负载词,进行语义分析,但有些时候译文失去了原文的某些意义和特点,比如原文中一些近义词、反义词所起的强调作用。第三,在翻译实践中,语义关系理论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字意义和形式特点,而在翻译批评中,语义关系理论可以用来描述翻译行为,从而对译文的文字和形式进行评论。
【关键词】:语义学 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文学翻译 《喜福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5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0-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11-12
  • 1.3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2-13
  • 1.4 Feasibility13-14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4
  • 2.1 Paradigmatic Relations and Syntagmatic Relations15-18
  • 2.2 Combination of Paradigmatic Relations and Syntagmatic Relations with Translation18-20
  • 2.3 The Joy Luck Club20-21
  • 2.4 Translation of The Joy Luck Club21-23
  • 2.5 Summary of the Chapter23-2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5
  • 3.1 Basic Concepts24-26
  • 3.1.1 Paradigmatic Relations24-25
  • 3.1.2 Syntagmatic Relations25-26
  • 3.2 Relevant Theories26-28
  • 3.2.1 Componential Analysis26-27
  • 3.2.2 Translation Criticism27-28
  • 3.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28-35
  • Chapter Four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se Relations35-48
  • 4.1 Paradigmatic Relations35-45
  • 4.1.1 Hyponymy36-38
  • 4.1.2 Meronymy38-39
  • 4.1.3 Synonymy39-44
  • 4.1.4 Antonymy44-45
  • 4.2 Syntagmatic Relations45-48
  • 4.2.1 Forward Assimilation46
  • 4.2.2 Backward Assimilation46-48
  • Chapter Five Application of Sense Relations in Translation48-58
  • 5.1 Paradigmatic Relations and Translation48-54
  • 5.1.1 Hyponymy and Its Translation48-50
  • 5.1.2 Meronymy and Its Translation50-51
  • 5.1.3 Synonymy and Its Translation51-53
  • 5.1.4 Antonymy and Its Translation53-54
  • 5.2 Syntagmatic Relations and Translation54-58
  • 5.2.1 Forward Assimilation and Its Translation55
  • 5.2.2 Backward Assimilation and Its Translation55-5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8-61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8-59
  • 6.2 Enlightenment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Study59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9-61
  • Notes61-62
  • References62-65
  • Acknowledgements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玲;;沟通的力量——解读《喜福会》中的人物冲突与解决途径(英文)[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辛洁;;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3 姜凌;;《喜福会》中的汉语(英文)[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4 刘向辉;;母爱的冲突与回归——重读《喜福会》[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5 欧阳灿灿;;从身体角度看《喜福会》中母女隔阂的形成与消解[J];长江学术;2012年02期

6 冯蕾;;《喜福会》中语言的缺失与自我认同的建立[J];名作欣赏;2013年02期

7 张尖;;《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J];名作欣赏;2013年05期

8 严丽霞;;从《喜福会》看中西面子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韦佳星;;从《喜福会》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J];考试周刊;2014年09期

10 邵莉;;读者眼中的《喜福会》民俗文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郭爽;亚裔美国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阳;多重的交响—《喜福会》的对话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2 徐文艳;从目的论对比研究《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D];苏州大学;2015年

3 康晓佳;《幸福会》与《邻居》中身份探寻主题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聂俊;论《喜福会》中的叙事技巧[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魏平;《喜福会》中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娜;[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栾程程;《喜福会》的叙事特色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紫君;《喜福会》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周宁;《喜福会》中女性的内在性与超越性[D];湖南大学;2016年

10 仲亚萍;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角度解读《喜福会》的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8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18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