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艺术批评的心性观探究
本文关键词:宋代艺术批评的心性观探究
【摘要】:宋代文人的艺术批评涵纳书法绘画、音乐戏剧、园林建筑等艺术形式,广博通达,圆融深邃,具有鲜明的心性特征。其"达心适意、本自心源",立基于心性本源而凸显心性主体精神。欧阳修、苏轼、米芾等从"心""意"出发对艺术进行评价,强调艺术之"达吾心、适吾意"的创作旨趣,将主体生命放之于宇宙天地之中;郭若虚的"本自心源"说,直接将生命安放到心灵的本根之处。其时,持"法而无法、逸心率性"的观点者,从艺术创作维度倡扬心性之审美超越,如欧阳修、苏轼主张"法而无法"的批评思想;米芾、黄庭坚、黄修复、邓椿等追求"逸"的品格,在宋代"逸"成为最高的品第被确定下来,这种理念彰显着艺术的独创精神和审美超越的情怀。而"自得自适"的心性境界建构的是艺术的价值归属,呈现的是讴歌大生命的艺术精神:欧阳修提出书法的创作和鉴赏只求自适、不为功名,音乐要达"自娱自适"之境;苏轼立足"无心"来评价艺术,追求潇洒放旷、自然自适的"散人之道";朱长文的"逸心",司马光的"独乐"都是一种生命得到疏放后的大快乐。宋代文人艺术批评的心性观,彰显着生命的真实和自在,直指向生命的本根及最终价值的实现,是涵纳天地、超拔活络的大生命的体现。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宋代艺术批评 心性观 主体 生命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艺术批评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B15YS071)~~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一、达心适意、本自心源之心性主体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影响深远。欧阳修在对音乐、书画进行批评时就从“心”“意”出发,掘发创作者或欣赏者的主体精神。在《书梅圣俞稿后》中言道:“其声器名物,皆可以数而对也。然至乎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可以喜,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科;艺术批评漫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初枢昊;艺术批评的主观性与文本置换[J];美术研究;2003年01期
3 汪涤;交往与认同——当代艺术批评的意义[J];上海艺术家;2003年02期
4 陈璐;;艺术批评的尴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5 孙伟科;宋洁;;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6 袁善腊;;鲁虹艺术批评中的难解情结[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陈健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看法[J];艺术.生活;2008年03期
8 王一川;;艺术批评的素养论转向[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9 张维青;;艺术批评的引领意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高岭;;恢复艺术批评的理论高度[J];艺术.生活;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林;;失语? 私语?——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失语的状况及私语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4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薛亚军;;无能的批评——对批评圈子化、资本介入与批评共谋的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6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缓;艺术批评:边界和规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蓝凡;艺术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N];文汇报;2008年
3 段君;艺术批评的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商报记者 刘洋;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创造[N];北京商报;2009年
5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6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祝如;艺术批评不是获利工具[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杨振宇;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N];美术报;2011年
9 刘淳;当今的艺术批评因何缺少质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杜大恺;艺术批评的失语[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2 董虹霞;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起源[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语眠;艾尔伯特·巴恩斯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王震;多媒体语境的艺术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刘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的“私语批评”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4 洪潇亭;法国艺术展览与现代艺术批评的兴起[1850-1863][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5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6 雷坤宁;他者的视线[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7 张娜娜;隐退的传统[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63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3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