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适应与选择-《活着》英德译本对比
发布时间:2017-08-07 07:17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适应与选择-《活着》英德译本对比
【摘要】:小说《活着》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创作于1992年。小说问世之后,先后在很多国家翻译出版。《活着》的英德译本也受到了英语和德语读者的喜爱。《活着》的英译本由白睿文(Michael Ber ry)翻译。其德译本则于1998年由高立希(Ulrich Kautz)翻译。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 gy)是建立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的新兴翻译研究途径,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生态视角。“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生态翻译视角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不断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并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注重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以余华的小说《活着》的英德译本为案例,来探讨不同语言译本的译者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时,做出的不同“适应”与“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示,翻译适应选择论如何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如何将“三维”适应选择转换的方法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最终完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关键词】:《活着》 英德译本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H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致谢7-9
- 第一章 引言9-11
- 1.1 写作缘由9-10
- 1.2 论文结构10-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15
- 2.1 理论概述11-13
- 2.1.1 “适应”与“选择”11-12
- 2.1.2 “译者为中心”12-13
- 2.1.3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和“三维”转换13
- 2.2 理论研究综述13-14
- 2.3 《活着》英德译本研究综述14-15
- 第三章 《活着》及其英德译本15-17
- 3.1 《活着》和余华15
- 3.2 英译本和译者15-16
- 3.3 德译本和译者16-17
- 第四章 英德译本对比分析17-37
- 4.1 译者对“需要”的适应与选择17-19
- 4.1.1 英译者白睿文17-18
- 4.1.2 德译者高立希18-19
- 4.2 译者对“能力”的适应与选择19-21
- 4.2.1 英译者自睿文19-20
- 4.2.2 德译者高立希20-21
- 4.3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21-37
- 4.3.1 语言维21-27
- 4.3.2 文化维27-33
- 4.3.3 交际维33-37
- 第五章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39
本文编号:63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3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