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小说理论》中的乌托邦展望
本文关键词:卢卡奇《小说理论》中的乌托邦展望
【摘要】:小说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是在疏离的世界中寻找意义,回归总体性的积极尝试。因为在现代世界中,"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间"的脱节是对乌托邦幻灭的真实写照。而在卢卡奇那里,乌托邦具有双重维度,一方面体现了人之为人的超越维度,另一方面也无情揭露了这一目标是人所无可到达的存在状态。这一超越本身就蕴含着理想与现实、未来与现存的巨大反差。在《小说理论》的最后,卢卡奇试图突破时间的界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寻找一种乌托邦世界的可能性,以此表达一种回归总体性的渴望。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卢卡奇 《小说理论》 乌托邦 总体性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来源于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简称《乌托邦》)一书。这个词由希腊文“没有(ou)”和“地方(to-pos)”组成,代表一种未来的理想社会。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把乌托邦看成是人超越现存,指向未来的内在潜能。因此,他认为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公昭;《美国小说理论》评介[J];外国文学;1989年02期
2 颜廷亮;小说翻译大家林纾的小说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3 蔡景康,杨慧玲;林纾和他的小说理论[J];福建学刊;1994年06期
4 陈敏;;中国小说理论的历史巡礼[J];博览群书;1995年12期
5 董俊峰;英美小说理论的首次崛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罗德荣,杨文生;幻奇派小说理论探胜[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董俊峰;英美小说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小说的兴起》与《小说修辞学》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马睿;近代文化变革与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王萱;林纾的小说理论[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10 李丽;变异与复归——关于战时小说理论的一点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德禄;;近代小说理论浅探[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陈平原;;清末民初小说理论概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曾宪;试论小说理论的分类[N];文学报;2000年
2 王晓峰;小小说理论的当下[N];辽宁日报;2008年
3 中山大学英语系 刘玉宇;小说理论:形式主义与意识形态批评的相互继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 谢昭新;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丽、黄静、许德、杨四平;透视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雪弟;小小说理论研究钩沉[N];文艺报;2003年
6 叶立文;学院批评与史家情怀[N];湖北日报;2014年
7 顾建平;画龙点睛 化俗为雅[N];文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胡怀琛小说理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理论综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佳;论米兰·昆德拉小说理论中的音乐元素[D];辽宁大学;2013年
4 张萌;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审美价值范式分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韦华;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伟丽;简论纪昀小说理论与《阅微草堂笔记》[D];河北大学;2006年
7 刘贤锋;王蒙小说理论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8 李杉婵;巴赫金与昆德拉小说理论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寿苹;《拾遗记》三论[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梅伟;李贽《水浒传》评点中的“叙事养题”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3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1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