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意图”在不在场

发布时间:2017-08-21 19:00

  本文关键词:“意图”在不在场


  更多相关文章: 意图 意图在场 意图谬误 有意味的形式 纸上的生命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总体倾向是否定作者及其意图的存在,否定意图对阐释的意义,对文本作符合论者目的的强制阐释,推动当代阐释学研究走上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道路。无论怎样消解和抵制意图,作者意图总是在场的,并决定着文本的质量与价值,影响他者对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意图贯穿于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展开并实现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全部筹划之中。艺术创作有没有意图或目的,是一个伪命题。主观地以为他者可以脱离作者意图而独立地决定文本的意义或意味,只能是臆想。任何严肃的、负责任的理论家和批评家,都必须深入研究生产作者意图进而生产文本的历史传统和语境,这是正确理解和阐释文本的基本前提。"意图"并非"谬误";"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家本体的自觉创造;"纸上的生命"是作者的生命。作品或文本是作家思想的产物。不论执着于何种理论,都应该尊重作者、尊重意图,给文本以公正确当的阐释。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意图 意图在场 意图谬误 有意味的形式 纸上的生命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从文本书写开始到结束,或更确切地说,从书写者确定文本书写的第一念头起始,直至文本最后完成交付于公众,书写者的全部思考与表达方式,都将被视为作者主体自觉作用的意图(intention)。20世纪4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总体倾向是,否定文本的意图存在,否定意图对阐释的意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蕊;;开放与封闭——伽达默尔与赫施对文本的不同理解[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熊明川;;“自我理解”与文学文本的“真意”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张伟;;艺术文本与历史语境阐释[J];艺术百家;2013年04期

4 吴寒柳;;伽达默尔论文学文本的言说[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5 李晓燕;;文学文本理解的主观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敏;;解释学循环的解释——伽达默尔《文本与阐释》的启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欧阳友权;网络叙事的指涉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3期

8 王奎军;论文本的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9 许晓华;;从解释学角度分析文本在文学史上的冷热之变[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颖慧;;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文本”所指及其特征——论伽达默尔“文本”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燕;文学文本理解中读者的主观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左洁;作者·文本·读者[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4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14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