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厚翻译角度看金介甫《边城》英译本

发布时间:2017-08-24 02:24

  本文关键词:从厚翻译角度看金介甫《边城》英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厚翻译 金介甫 《边城》英译本


【摘要】:1993年阿皮亚首次提出厚翻译的概念,厚翻译即通过注释、评注等方法将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与语言背景中,使源语文化的特征得以保留,目的在于促进目的语文化对他者文化给予更充分的理解和更深切的尊重。2007年西奥·赫斯曼在“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厚翻译”一文中将“厚翻译”理论进一步发展。2010年张佩瑶著述的《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引起了国内外译学界的轰动。张佩瑶运用背景描述、解释、深层铺垫的方法来建立译文和原语本土文化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文化。该著作的成功证明了厚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价值。美国汉学家金介甫从事沈从文研究三十余年,被誉为“海外研究沈从文第一人”。2009年,金介甫翻译沈从文代表作《边城》。金译《边城》中存在典型的厚翻译现象。译者通过增加前言、文中阐释和文后注释三种方式将译文读者置身于丰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为读者更好更透彻地理解《边城》译本奠定基础。Border Town中厚翻译现象主要有三种形式:译者前言、文中阐释及文后注释。译者通过著述近两千字的前言为译文读者建构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前言中,译者介绍沈从文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及社会背景,详细介绍各个历史阶段国内外评论家对沈从文及《边城》中人物及主题的评论,并将《边城》与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从主题、文中人物特性及女主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前言中引用沈从文的创作意图,指出《边城》意在创建一座希腊小庙,神庙中供奉的是“人性”。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让读者对沈从文和《边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Border Town。第二种形式,文中阐释即在文本中解释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例如唱情歌、迎亲曲等。译者阐释与译文相融合,既没有打断读者的阅读进程,又为译文读者展示了独特的湘西文化现象,让译文读者更好地领略边城的少数民族风情。此外,没有详细解释的文化现象,在文后译者有详尽的阐释。文后注释涉及《边城》的地域特点、民俗风情、历史典故、方言俚语、传说人物、文学作品人物等等。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之上,本文试着分析“厚翻译”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读者群、社会及译者的意识形态及《边城》本身的文本类型促成了该译本的产生。通过厚翻译,金介甫为译文读者展现出《边城》的语言及文化特色。一方面本文描述金介甫译本厚翻译特色,表明厚翻译现象在Border Town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诠释金介甫厚翻译具体操作过程中,证明了该翻译策略的合理性及厚翻译策略对于《边城》英译的价值所在。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关于金介甫《边城》英译本的研究历史及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厚翻译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厚翻译理论的定义、发展及厚翻译现象的主要形式。第四部分根据金介甫《边城》译本中厚翻译的主要形式分析其厚翻译现象及其积极意义。第五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试图找出金介甫《边城》译本中厚翻译现象出现的原因。第六部分为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厚翻译 金介甫 《边城》英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4-7
  • 摘要7-12
  • Introduction12-18
  • 0.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2-14
  • 0.2 Structure of the Study14
  • 0.3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4-15
  • 0.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8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8-28
  • 1.1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Versions of Bian Cheng18-21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Thick Translation21-28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28-42
  • 2.1 The Definition of Thick Translation28-32
  • 2.3 The Development of Thick Translation32-36
  • 2.4 Major Forms of Thick Translation36-42
  • 2.4.1 Translator's Preface36-37
  • 2.4.2 Translator's Additions37-38
  • 2.4.3 Translator's Notes38-42
  • Chapter 3 The Application of Thick Translation in Border Town42-84
  • 3.1 Additional Preface43-49
  • 3.1.1 Background of Shen Congwen and Border Town43-47
  • 3.1.2 Kinkley's Interpretation on Border Town and Shen Congwen47-49
  • 3.2 Additions in the Text49-69
  • 3.2.1 Transcription with Explanation51-59
  • 3.2.2 Paraphrase on Cultural Elements59-69
  • 3.3 Explication with Endnotes69-84
  • 3.3.1 Social Culture Term70-79
  • 3.3.2 Religious Culture Term79-84
  • Chapter 4 Three Reasons for Thick Translation in Border Town84-96
  • 4.1 Reasons of Readership84-87
  • 4.2 Reasons of Ideologies87-92
  • 4.2.1 Social Ideology87-90
  • 4.2.2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Kinkley90-92
  • 4.3 Reasons of Text Type92-96
  • Conclusion96-100
  • Bibliography100-106
  • Acknowledgements106-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惠兰;;论《边城》对《血色湘西》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2 邓海云;;生存的哀伤——《边城》悲剧本质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3 周沙;;从接受美学看《边城》的艺术魅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延礼;伊文思夫妇看《边城》[J];电影评介;1985年10期

5 马凌飞;;读《边城》[J];文学与人生;2006年05期

6 潇潇雨谐;;孤独的夜——读《边城》[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7年04期

7 黎舒琦;;有爱,没有后来——读《边城》有感[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06期

8 胡承英;;傩送会回来吗?——品读《边城》的悲剧结尾[J];中学语文;2011年03期

9 卢芳;;纵使诗意虔诚,难逃命运无常——读《边城》[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10 龚宏;从《边城》里飘出的忧郁牧歌[J];现代语文;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蒙慕秋;;《边城》现象与苗族文化[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杨爱芹;;生态文学视野中的《边城》[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陈会明;;体味小城之美 感悟人间真情——《边城》课例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绪源;《边城》之美[N];文学报;2013年

2 《当代电视》主编 张德祥;《边城》:透视隐蔽战线的迷雾[N];光明日报;2014年

3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张瑞田 (北京);画中的湘西桃源[N];光明日报;2014年

4 杨元崇;笔下浸透了水意[N];团结报;2004年

5 李惠敏;《子夜》《边城》冷热之变的启示[N];文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向培东;虽是第一次来,却是久别重逢的感觉[N];团结报;2008年

7 宛庆丰;对苗族生活的激情讴歌[N];团结报;2007年

8 唐荣沛;从边城走向世界[N];中国档案报;2006年

9 巍子;“边城”俱备 只欠“南风”[N];音乐周报;2007年

10 陈佳冉;找回传统节日该有的情致[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梅;语域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边城》英译本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欢欢;接受理论视角下对《边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曾志;“文学乡土性”的再现:接受美学视域下《边城》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唐沂;从厚翻译角度看金介甫《边城》英译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闫晓昀;《边城》的牧歌叙事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熊洪;《边城》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燕;《边城》时空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历彦军;《阿Q正传》《边城》: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甘翠;《边城》评说7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黄秀红;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2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