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中东歌的中译本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万叶集》中东歌的中译本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几千年的交流史。在这种背景下,翻译便成了加强两国交流的重要手段。那么,到底何为翻译?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章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①。即译者将一种语言改写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翻译才能达到原文再现。汉语和日语在语言结构、描写方式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征,并且在文学作品中饱含大量的文化要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原作艺术映像的重现。所以翻译时,译者必须注意原作的文化背景,留意其语言背后潜在的文化要素。和歌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具有其独自的特征,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以严格的韵律和基准,发挥自由的想象空间。由于这个特点,和歌的翻译似乎比其他文体更难。由于译者的母语水平、对另一种语言的把握程度及对其国家文化的理解等多方面大不相同,在《万叶集》的翻译中也产生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译本。本论文以《万叶集》东歌的中文译本为中心进行考察,以钱稻孙,杨烈,赵乐牲所著的三个译本为研究范本,进行文学翻译的实证研究。本文意在研究《万叶集》东歌部分如何翻译,既不失诗歌特色,同时又能体现其民歌特色。另外,对诗歌中方言、俚语、双关语、歇后语之类语言的翻译,目前尚未有成型、固定的翻译理论和译文,所以本文欲以《万叶集》中东歌为例,试图在此方面有所突破。进而为翻译爱好者,尤其是诗歌翻译爱好者在翻译实践中提供参照依据;为今后此类翻译打下一定的基础,提供参考意见;为今后翻译《万叶集》东歌的译者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翻译 东歌 译本 诗歌 民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6;H3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摘要5-7
- 目录7-8
- 正文8-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件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雨平;《万叶集》诞生的中国文化背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郑慧娜;;《万叶集》中服饰吟咏的意义和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3 沈策;《万叶集》中的“杂歌”[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4 陶德臻;《万叶集》关于人民命运的描写[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孙久富;;关于《万叶集》古语译法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年06期
6 孙久富;;关于《万叶集》汉译的语言问题的探讨——兼与沈策同志商榷[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年04期
7 罗兴典;;《万叶集》中的咏花歌[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02期
8 马安东;《万叶集》研读新辟——梁继国博士《万叶和歌新探》读后[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年03期
9 林林;关于美·爱·死的歌──读《万叶集》札记[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1期
10 ;“炎”考囿——关于《万叶集》第48首歌的探讨[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美华;;试析万叶女性歌的表达特点——以万叶相闻歌为中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林韶南;;浅谈日本古代文学各期的特点及流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吕莉谈《白雪”入歌源流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日本文献里的中国[N];文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t$琳;《万叶集》和《诗经》的恋歌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安特;《万叶集》中东歌的中译本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尹宁宁;《万叶集》中前四位的花[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林秀珍;从《万叶集》梅歌看中国梅文化对日本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雨平;《万叶集》与中国古代诗文[D];苏州大学;2002年
6 张笑笑;论《万叶集》中的“梦”[D];山东大学;2014年
7 李慧;日本古代原型“歌垣”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赵晓琳;观花植物审美意识上的差异[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6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9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