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及其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
本文关键词:从《边城》及其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
【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角度,结合《边城》原著及金介甫英译本使英汉语言动静之特点得以阐明,即:汉语具有动态特征,英语具有静态特征。汉语的动态特征从动词的大量使用中体现出来,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多用名词、介词、弱式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代替动词的使用上。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英汉对比研究 动态 静态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都有所不同,其中一个显著差异就是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倾向于少用(限定式)动词,多用名词。林同济指出:“汉语特点是动词优势,英语特点可以说是关系词丰富。展开一篇汉语作品,略与英语作品相较,我们马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惠兰;;论《边城》对《血色湘西》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2 邓海云;;生存的哀伤——《边城》悲剧本质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3 周沙;;从接受美学看《边城》的艺术魅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延礼;伊文思夫妇看《边城》[J];电影评介;1985年10期
5 马凌飞;;读《边城》[J];文学与人生;2006年05期
6 潇潇雨谐;;孤独的夜——读《边城》[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7年04期
7 黎舒琦;;有爱,没有后来——读《边城》有感[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06期
8 胡承英;;傩送会回来吗?——品读《边城》的悲剧结尾[J];中学语文;2011年03期
9 卢芳;;纵使诗意虔诚,难逃命运无常——读《边城》[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10 龚宏;从《边城》里飘出的忧郁牧歌[J];现代语文;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蒙慕秋;;《边城》现象与苗族文化[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杨爱芹;;生态文学视野中的《边城》[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陈会明;;体味小城之美 感悟人间真情——《边城》课例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绪源;《边城》之美[N];文学报;2013年
2 《当代电视》主编 张德祥;《边城》:透视隐蔽战线的迷雾[N];光明日报;2014年
3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张瑞田 (北京);画中的湘西桃源[N];光明日报;2014年
4 杨元崇;笔下浸透了水意[N];团结报;2004年
5 李惠敏;《子夜》《边城》冷热之变的启示[N];文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向培东;虽是第一次来,却是久别重逢的感觉[N];团结报;2008年
7 宛庆丰;对苗族生活的激情讴歌[N];团结报;2007年
8 唐荣沛;从边城走向世界[N];中国档案报;2006年
9 巍子;“边城”俱备 只欠“南风”[N];音乐周报;2007年
10 陈佳冉;找回传统节日该有的情致[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梅;语域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边城》英译本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欢欢;接受理论视角下对《边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曾志;“文学乡土性”的再现:接受美学视域下《边城》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闫晓昀;《边城》的牧歌叙事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熊洪;《边城》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燕;《边城》时空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历彦军;《阿Q正传》《边城》: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甘翠;《边城》评说7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黄秀红;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崔剑剑;《边城》之外的围城[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5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2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