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义的生成:重审雅各布森与里法泰尔、卡勒之争
发布时间:2017-09-11 01:25
本文关键词:文学意义的生成:重审雅各布森与里法泰尔、卡勒之争
更多相关文章: 罗曼·雅各布森 里法泰尔 卡勒 语言诗学 文学意义 文学能力
【摘要】:1960-1970年代,罗曼·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的批评方法与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先后遭到结构主义阵营中里法泰尔和卡勒等人的批评,前者坚持"读者反应"立场,后者则立论于读者的"文学能力";而雅各布森则努力追求和捍卫对"语法的诗歌"和"诗歌的语法"问题的系统探究,分别从语言学立场、读者期待和能力培养、语法结构研究的正当性、诗性结构的主导、诗学分析的客观性等方面予以反批评;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读者阐释与语言阐释在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中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在后结构主义时代的今天,反思这场争论,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跨学科研究的必要,认清从语言诗学走向文化诗学的必然。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罗曼·雅各布森 里法泰尔 卡勒 语言诗学 文学意义 文学能力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编号:12&ZD11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朱光潜语言诗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4D102] 安徽省2016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162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52
【正文快照】: 作为I960-197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诗学的领军人物,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年-1982年)从语言的对立与对应、对称与反对称、对等形式与凸出对照等特点出发,以其丰富而详尽的诗歌批评实践,?对诗歌结构进行了娴熟解剖,为我们理解文学意义生成的文本“深层结构”迈出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超;里法泰尔互文性理论预设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2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