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1:20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范式变革 移动互联 互联网思维 文学表达 文艺理论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当下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围绕互联网思维,有很多书籍出版,涉及科技、经济、管理、传媒等领域,可见其影响广泛。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后,对于此的讨论更是形成一股风潮。然而这些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很多只是停留在实用方法层面。本论文拟从互联网思维入手,抛开外界赋予它的种种实用层面言说,从更深的思维层面解析其内涵,并由此跨界文学领域,对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文学表达进行研究,对移动互联时代文学表达进行研究。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科技发展的新范式,互联网思维以拓扑式结构为根本,联通所有一切,同时又可以自组织和自生长。在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上,文学表达也因此发生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变,表达主体大众化,感觉撒播随心随性,图像表意简单有效,自我体验真切率真。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对个体的注重以及联通、生长的意义,反映在文学表达的身份、目的、视角、内容各个方面,对其形态产生了值得研究的变化。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我们应关注互联网思维,关注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的新变。从科学技术以及文学发展的关系中,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离、整合中,探求何谓文学以及文学的可能。
【关键词】:范式变革 移动互联 互联网思维 文学表达 文艺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8-9
  • 0.2 论文创新和意义9-11
  • 0.3 本论文研究方法11-12
  • 1 互联网思维12-19
  • 1.1 根本——拓扑结构12-14
  • 1.1.1 去中心12-13
  • 1.1.2 分布式13-14
  • 1.2 表现——联通所有一切14-16
  • 1.2.1 跨时空14-15
  • 1.2.2 涌现性15-16
  • 1.3 生长——变化的可能性16-19
  • 1.3.1 自组织16-17
  • 1.3.2 自进化17-19
  • 2 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学表达19-24
  • 2.1 草根狂欢抹平精英静默19-20
  • 2.2 感觉撒播多于人文理性20-21
  • 2.3 图像表意挤压文字审美21-22
  • 2.4 自我体验遮蔽宏大叙事22-24
  • 3 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特点24-29
  • 3.1 身份——平等24
  • 3.2 目的——对话24-26
  • 3.3 视角——当下26-27
  • 3.4 内容——求真27-29
  • 4 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形态29-35
  • 4.1 求简约29-30
  • 4.2 贵极致30-31
  • 4.3 重创新31-33
  • 4.4 乐愉悦33-35
  • 5 互联网思维下文学表达的思考35-41
  • 5.1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35-37
  • 5.2 何谓文学与文学的可能37-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佳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4期

2 崔宗超;;在技术辅助下的艺术创作——网络文学的文学原初性研究[J];当代文坛;2011年02期

3 江冰;;网络文学的传播优势与发展障碍[J];文艺争鸣;2007年12期

4 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923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23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