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红楼梦》中亲属成为词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21:44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中亲属成为词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亲属称谓词 维吾尔语 翻译研究


【摘要】:随着语言的出现,为人类在交际活动提供了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使人类的交流更加方便和直接,在人类的文中,语言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社会历史文化载体的重任。本论文的研究主体是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在汉语体系中,亲属称谓词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汉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属于标志性文化元素。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是最复杂而丰富的,所以可以说是对汉语亲属称谓词的研究历史悠久,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的研究虽然没有汉语那么深入。但同样,维吾尔语的亲属称谓词也是作为维吾尔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体现在自我中。但是最近几十年来对它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步。同样属于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亲属称谓上,汉维两族即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红楼梦》这部作品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汉族历史文化中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展示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的独特风格。即使体现在亲属称谓词上,也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特质,把汉语亲属称谓词的独特性展现出来。我们对汉维语在亲属称谓词上差异展开研究,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翻译上比较鲜明。在维吾尔语中,即使是相同的亲属称谓词,由于语境存在差别而体现出不同含义,或者由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与关系的不同而出现差别,这些问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并且规避差异性的产生,使让维吾尔语译文读者也能够对《红楼梦》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解,使这部文化作品使维汉两族的文学交流进入到更加高深的层次。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对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做出详细的阐述,并做出研究综述,并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第二部分讲述了汉维亲属称谓词的各自系统。第三部分则从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亲属称谓词进行研究,对维吾尔语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进行介绍,使读者形成初步了解。第四部分陈述了汉维亲属称谓词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章始终围绕着《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词这一主题,通过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体系的详细陈述,整体的对亲属称谓词内部的框架进行了翻译和分析,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之间的差异作出了简单的描写、翻译并探讨亲属称谓词在汉维互译过程中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 亲属称谓词 维吾尔语 翻译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215;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5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1
  • 二、研究状况综述11-14
  • (一)亲属称谓词的国外研究状况11-12
  • (二)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国内研究状况12
  • (三)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的国内研究状况12-13
  • (四)汉维亲属称谓词的国内研究状况13-14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4-15
  • 第一章 汉维亲属称谓词的各自系统15-20
  •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词的概念界定15
  • 第二节 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15-16
  • 第三节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系统16-20
  • 一、血亲亲属称谓(同血缘的)17
  • 二、姻亲称谓词17-20
  • 第二章《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20-30
  • 第一节 翻译方法及分析20-25
  • 一、直译法20-21
  • 二、意译法21-22
  • 三、借用法22-23
  • 四、同一亲属称谓词的不同翻译方法23-24
  • 五、不同亲属称谓词的同一翻译方法24-25
  • 第二节《红楼梦》亲属称谓词的个案分析25-30
  • 一、平辈中的称谓使用25-26
  • 二、对长辈的称谓使用26-27
  • 三、对晚辈的称谓使用27-28
  • 四、亲从子名制28-30
  • 第三章 汉维亲属称谓词产生差异的原因30-33
  • 第一节 区域文化因素30-31
  • 第二节 历史文化因素31-32
  • 第三节 宗教文化因素32-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附录:《红楼梦》中部分亲属称谓词汉维语对比一览表36-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菲亚·玉努斯;浅论维吾尔语中借词的出现及其对维吾尔语所产生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曹春梅;浅析维吾尔语中的饮食用语[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吾买尔·赛地;;浅议维吾尔语复合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华锦木;对我区维吾尔语专业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黄中民;浅论维吾尔语词的理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素秋;试论维吾尔语中的礼貌表示法[J];语言与翻译;2004年04期

7 菲达·乌马尔别克,阿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维吾尔语元音历史演变[J];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03期

8 李燕萍;;维吾尔语人体词的隐喻特征和文化意蕴[J];语言与翻译;2006年02期

9 穆合塔尔·阿不都热西提;;浅谈维吾尔语詈词及文化内涵[J];语言与翻译;2007年04期

10 廖泽余;;维吾尔语词语理据说略[J];语言与翻译;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吾买尔江·库尔班;阿里甫·库尔班;;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语义角色描述体系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阿里甫·库尔班;吾买尔江·库尔班;尼加提·阿不都肉苏力;;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网的数据库结构的设计[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古丽娜尔·艾力;买买提玉素甫·苏来曼;;维吾尔语语音数据自动标注[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阿布都热依木·热合曼;艾山·吾买尔;吐尔根·依布拉音;帕里旦·吐尔逊;哈里旦木·阿布都克里木;;维吾尔语句法树库标注体系[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维吾尔语鼻音的声学特征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梁洁;杨新璐;;维吾尔语韵律层级边界感知及其声学特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阿依克孜.卡德尔;开沙尔.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面向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维吾尔语名词形态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吾守尔.斯拉木;马欢;;维吾尔语文语转换系统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易斌;;维吾尔语元音/y/的声学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赛尔达尔·雅力坤;祖丽皮亚·阿曼;地里木拉提·吐尔逊;;维吾尔语浊塞音的声学特征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井波、实习生郁萌;维吾尔语水平考试系统进入研发阶段[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特约记者 蔺高峰 通讯员 武瑞;女法医“西日古丽”[N];喀什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任红芳;阿克苏电视台维吾尔语译制中心录音棚投用[N];阿克苏日报;2010年

4 一东;以多语种服务打造沟通新渠道[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5 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自治区党委驻伽师县工作队 张坚义;语言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N];新疆日报(汉);2012年

6 刘冰;从王蒙流利的维吾尔语想到的[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记者 江亚平;搞分裂慌不择言,热比娅谎话连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陈学迅;王蒙谈维吾尔民族语言文化[N];新疆日报(汉);2005年

9 记者 王新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维吾尔语编辑部工程开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达·照日格图;我国首部蒙古文字手机研制成功[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布都那扎尔·阿布都拉;维吾尔语构词词缀历时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巴克力·阿卜杜热西提;古代维吾尔语医学文献的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倪宏鸣;维吾尔语和阿美语语言特征对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魏玉清;维吾尔语和谐现象的音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尼加提·苏皮;维吾尔语伊犁土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比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阿克里·先木西;维吾尔语表语—系动词谓语结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吐尔逊·卡得;维吾尔语柯坪土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木再帕尔(Muzappar Abdurusul);论维吾尔语的名词化短语[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席艳玲;维吾尔语失语症特点及其检查法的标准化研究和维吾尔族、汉族正常人脑激活区差异性的fMRI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娟;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语新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阿孜古丽·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语伊犁土语中的借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张红;探析维吾尔语中茶文化[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热依拉·艾纰漏拉;汉语—维吾尔语颜色词翻译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孔席梅;维吾尔语和回族话中借词的分析比较[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6 吾斯曼·艾买尔(Osman Emer);《五体清文鉴》中的近代维吾尔语动物名称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7 玛依热·吾司曼;汉维动力情态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钱悦;汉语“V1着V2”结构与维吾尔语相关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奇曼古丽·许库力;现代维吾尔语同义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田媛玮;汉语—维吾尔语五官词汇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3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