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寓意的俗世故事——耶稣寓言故事的认知解读
本文关键词:天国寓意的俗世故事——耶稣寓言故事的认知解读
【摘要】:寓言故事(parables)是《新约圣经》四大福音书中耶稣布道、传教所使用的主要语言形式,以其平易近人、耳熟能详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广为传播,更是学者们给予持续关注的圣经研究重要领域。纵观整部《圣经》的宏大叙述以及耶稣寓言比喻的特征和内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耶稣寓言故事就是隐喻及拓展隐喻。基于此,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关键词】: 《新约圣经》 耶稣寓言故事 认知解读
【基金】: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211YYWL00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教师国外高级访学项目”(2012年)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I106.99
【正文快照】: 1.引言耶稣传教最显著的特点是寓言故事(parable)的使用。这些极具地域和时代特征的俗世故事传达着天国的寓意,故常被称作“天国寓意的俗世故事”(earthly stories with aheavenly message)。纵观整部《圣经》的宏大叙述以及耶稣寓言比喻的特征和内涵,寓言故事的隐喻及拓展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磊;;概念合成理论与《圣经·新约》中寓言比喻的阐释[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2 张立新;;概念整合的主体间性模式及其对幽默的诠释——以视觉—言语幽默为例[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宝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王凯;;概念整合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文背景引入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陈辉;;基于大学英语文本的隐喻认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4 段文玉;;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刘迪;;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解读幽默的认知过程[J];时代教育;2014年14期
6 仇晓燕;;概念整合与超常搭配的认知[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何中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和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王馥芳;;认知语言学:外部批评、理论回应和反思[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9 边陈琛;;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以视觉-言语幽默漫画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罗胜杰;;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立珂;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黄曼;构式视角下的汉英习语变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再阳;现代汉语数量短语指代功能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罗胜杰;基于英汉语料的仿拟跨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倪盛俭;汉语文本蕴涵识别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孙敏庆;俄语感知动词语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子明;同观福音书比喻故事的语用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婷;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伊索寓言》中动物寓言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3 余振楠;基于CMS的反语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段珊珊;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情景喜剧言语幽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魏在江;;语用预设主观性的认知识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张立新;;反语的社会认知平衡模式[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4 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5 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6 王文斌;;论隐喻构建的主体自洽[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7 李捷;周榕;;转喻的主体性及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8 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赵琴;;概念整合视野下Zeugma的认知阐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深;;《庄子》“寓言”的语用策略[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1期
2 雪戴月;;做自己的救星[J];青年科学;2008年05期
3 汪贵;;浅论庄子的寓言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4 陈岳纯;;寓言:一种重要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资源[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5 王重旭;;东郭先生,你为什么不忏悔[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1期
6 马宝丰 ,郭孝儒;《世说新语》艺术成就管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张健钟;浙江省话剧团《山祭》引人注目[J];剧本;1985年07期
8 陶白;;《庄子》寓言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9 徐晓鸿;;《察今》中的一意多喻[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10 刁生虎;;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荣;;从《察今》的三个寓言故事看给材料议论文的写作[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黄洁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俊;张积家;;言语表情标记在儿童寓言故事理解中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曹燕;;有一种美丽叫思想——寓言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感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张文欣;;少年学生理解寓言时思维的动态[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武伯欣;;认知基础差异对寓言理解和表述的影响——低常、聋哑、正常学生的比较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黄启高;;初探寓言[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8 王以宪;;汉乐府诗中的寓言体[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武伯欣;;认知基础差异对寓言的理解和表述传递的影响[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胡清华;;寓言故事儿童绘画作品选登[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赛尔金银 杨易君;当心基金导演“狼来了”金市寓言[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财经寓言:大众化还是弱智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王立波;“买椟还珠”每天在您的厨房上演[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李荣欣;“叶公好龙”与叶公治水[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徐忠志;《傻子寓言》赋予古老文体新的生命力[N];文艺报;2011年
6 杜青川 孟昌;谨防“布利丹效应”[N];解放军报;2004年
7 见习记者 任,
本文编号:1033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3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