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金字塔》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17-10-16 22:04

  本文关键词:《金字塔》的叙事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金字塔》 时空结构 视角模式 隐蔽叙事


【摘要】: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戈尔丁以“寓言”享誉西方世界,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意义。其创作于1967年的《金字塔》,与他众多的寓言风格作品不同,,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英国小镇的故事,全书以主人公奥利弗的第一人称视角展示了斯蒂伯恩城的世态人情。 戈尔丁作为二战之后的英国作家,处于现代小说艺术革新的文化氛围里,其创作有意识地融入了现代小说的技巧特征,他的小说体现出了作家对叙事角度、叙事方法等匠心独运的处理。鉴于此,本选题立足于探究《金字塔》的叙事艺术,通过对时空结构和视角模式的研究,得出《金字塔》叙事方面的独特之处,并进一步探究隐含作者的价值态度和半自传叙事留给读者的不同体会。 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学术调查部分,讨论了戈尔丁的创作和获奖、《金字塔》的国内外接受情况和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金字塔》的时空结构。主要分析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指出变异的时间结构是作者服务于主题的有意安排,封闭的物理空间是英国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 第二章——《金字塔》的视角模式。针对本文的第一人称回顾型叙述,分析小说的第一人称视角,其中经验视角的运用拓展了“我”的心理空间,同时与回忆视角的聚焦变换,左右着读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金字塔》的隐蔽叙事。着重阐述小说产生的叙事效果,戈尔丁通过构建同情和反讽让读者发生移情作用而没有深陷其中,在原谅主人公奥利弗的同时又发现其不可原谅之处,矛盾的情感折磨着读者一遍又一遍地深思。 结语——总结全文,《金字塔》的创作深受战后小说艺术变革和20世纪时代主题等文学大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金字塔》 时空结构 视角模式 隐蔽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绪论8-14
  •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8
  • 二、 《金字塔》的创作与接受8-11
  • 三、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11-14
  • 第一章 《金字塔》的时空结构14-26
  • 一、 惹来争议的时序变形15-18
  • 二、 省略与重复叙事18-21
  • 三、 封闭的小城空间21-26
  • 第二章 《金字塔》的视角模式26-38
  • 一、 人物视角与戈尔丁的小说创作27-29
  • 二、 从“我”看到“我”心29-33
  • 三、 视角转换与多重声音33-38
  • 第三章 《金字塔》的隐蔽叙事38-46
  • 一、 心理机制的共通性——同情38-42
  • 二、 反讽的消解意义42-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武平;根子深扎在时代的焦虑里——威廉·戈尔丁与他的寓言世界[J];百科知识;2001年02期

2 陈光明;李洋;;国内威廉·戈尔丁研究30年回眸[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3 艾晓玲;《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杨泽;;《金字塔》的后现代主义探索[J];世界文化;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1045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45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