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与文学——兼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与文学——兼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 文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人民"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后者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界定。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人民"概念大致包含三重语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面向"心灵深处"、远离人民的旧哲学,强调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层面来把握"人民"概念,把"人民"视做历史发展的动力与哲学研究的主体。基于以人民为本的理论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具有炽热批判精神和鲜明实践品格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又是理论研究的目标和归宿。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 文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子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ZD078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建构历程中,学术界就文学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文学批评视阈下“人民”、“大众”、“民间”、“底层”、“公民”等概念所形成的复杂话语场,既是理论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探讨所纠结的难点。就“人民”理念的权利主体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宪光;人民文学论[J];当代文坛;2005年06期
2 王学谦;;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陈晓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4 王晓华;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5 ;民间的意义[J];文艺争鸣;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非类的民间——对民间的另一种界定[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3期
2 刘培延;;“新左派文学”:“政治”的话语或话语的“政治”[J];当代文坛;2007年04期
3 何志钧;秦凤珍;;也论人民文学的重新出发[J];当代文坛;2007年04期
4 谭光辉;;论底层文学的理想形态之建构[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5 王光东;民间与启蒙──关于九十年代民间争鸣问题的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5期
6 马小敏;;苦难叙事中知识分子的底层想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7 王武岭;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以革命与改良的辩证关系为视角[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8 陈兴丽;李崇英;尹学朋;;梁漱溟的农村现代化思想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郑国庆;主体的泯灭与重生──余华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6期
10 刘小新;;近期文论中的底层论述述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林;中国近代农民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邹欣星;民间:从想象到消费[D];苏州大学;2011年
3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5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6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7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众;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闫红;铁凝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农民观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晗;社会转型期改良思想的传播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邹晓蕾;梁漱溟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晓培;命运·苦难·反启蒙[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启宝;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宫睿哲;“打工文学”的制度生产及文化政治[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李丽颖;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道爱;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之间[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莉;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正序;艺术需要人民——学习《邓小平论文艺》的一点体会[J];当代文坛;1990年02期
2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新论[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3 李下;论人民在邓小平文艺思想中的根本性地位[J];求是;1998年09期
4 冯宪光;毛泽东与人民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6期
5 方维保;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6期
6 陈晓明;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7 陈晓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8 陆贵山;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9 王晓华;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10 张丽军;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友权;[N];文艺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虎;对“秦香莲”人民性的商榷[J];中国戏剧;1957年02期
2 董芳,管俊明;略论周恩来文艺思想的人民性[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郑开厦;论古典小说创作形式上的人民性倾向[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姜静楠;;“戏曲”观念需改变[J];艺术广角;1999年03期
5 叶立群;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特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刘清江;建设民主政治应注意的三个关系[J];沧桑;2002年06期
7 袁初;必须正确认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J];中国戏剧;1960年17期
8 苏卓兴;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他们诗歌的人民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钟来茵,姜秀生;关于杜诗人民性的几个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萧忠田;郝斌生;;论李文珊散文的党性和人民性[J];长城;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国;;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菁霜;;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胡春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冯青淑;;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8 丁任重;孟庆红;李刚;;资本、增长与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9 任天飞;肖彦花;;《资本论》中的服务消费理论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 郝银钟;科学实践司法的人民性[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记者 袁祥;司法应始终坚持人民性[N];光明日报;2009年
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许前飞;浅议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民性[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逸吟;坚持人民性,司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0年
5 刘学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院长;牢记法院人民性 实现队伍新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正确处理“五个关系”是司法人民性的必然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陈晋;包容性·人民性·科学性[N];学习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郭士辉 姚晨奕;大力弘扬和全面贯彻司法的人民性[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邹文;重提艺术的人民性[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忠厚;大力弘扬司法的人民性[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程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司春燕;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夏泽宏;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刘孝菊;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杨征征;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2 韩立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刚;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楠楠;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想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穆森;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D];渤海大学;2013年
6 周启超;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沈艳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农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盼;马克思恩格斯弱势群体思想研究与当代意义[D];重庆大学;2013年
9 邹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4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