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
本文关键词: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
【摘要】:现在流行的关于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的说法存在许多可疑之处,该概念现在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也使人们忽视了对其起源的探究。通过细读原始文本不难发现,"文学性"并非雅各布森刻意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并未为俄国形式主义者广泛接受,其与"陌生化"的关系同样系后人建构。我们当下对"文学性"的使用更多的是源自20世纪30年代汉语中的使用,以及在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论时的选择性误读。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性 雅各布森 概念起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文论关键词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项目批号:07BZW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72
【正文快照】: 目前,“文学性”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在各种视角和类型的文学研究中都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在描述和分析作为文化类型的“文学”时,“文学性”被赋予“文学”存在和发展之根本所在的重任;在作为文本类型分析和研究时,“文学性”成为区分不同文类和体裁的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隆溪;;艺术旗帜上的颜色——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J];读书;1983年08期
2 张汉良;;“文学性”与比较诗学——一项知识的考掘[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金玲;;浅议俄语中的情感-表情词汇[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盛子潮 ,朱水涌;新时期小说形式创新的奥秘和意义——对一个并非仅仅属于小说形式的理论探讨[J];当代文坛;1987年05期
3 徐静;;один的非数字意义和用法及汉译[J];俄语学习;2009年05期
4 杨皓,史志钦;欧洲新法西斯主义与新平民主义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奠自佳;余虹;;欧美象征主义的美学主张与诗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雍青;孙芳兰;;俄国形式主义接受中的思维问题与当代文论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曾军;重译与沉默——80年代中后期对巴赫金关于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的接受[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莉;;类型学视角英语核心词“妻”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26期
9 徐晓荷;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单化词(универбаты)[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兴涛;陈鹏;;近代中国“黄色”词义变异考析[J];历史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涛;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齐磊;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莉;类型学视野的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葛晶;整合性描写原则视域下的语言多义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红兵;新时期前十年文论建设和理论资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艳;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序列主义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王向丽;俄语词汇称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莲;俄语语言文化视阈下的观念词“труд”[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彦萍;俄语医学术语的语义生成与派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凤阳;俄汉语气词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祁国江;俄汉语颜色形容词固定词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周进辉;带-И3МM后缀术语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巍巍;俄罗斯的政教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7 孙友慧;俄语动词前缀的语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秦立东;基于俄汉熟语语料库的俄语熟语模式化及自动识别[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李阿雪;俄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海艳;论《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兹维坦·托多罗夫;史忠义;;对话与独白:巴赫金与雅各布森[J];俄罗斯文艺;2008年01期
2 让·吉罗杜,周洵强;脸颊上的阴影[J];外国文学;1993年03期
3 杨建国;;诗学与神话——雅各布森诗学话语的符号学阐释[J];国外文学;2011年01期
4 兹维坦·托多罗夫;史忠义;;对话与独白:巴赫金与雅各布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罗尔夫·雅各布森;董继平;;罗尔夫·雅各布森诗歌[J];诗选刊;2007年07期
6 刘琼;;布克奖的笑声——2010年度曼布克奖花落喜剧作家[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6期
7 张隆溪;;诗的解剖 现代西方文论略览·结构主义诗论[J];读书;1983年10期
8 任雍;罗曼·雅各布森的“音素结构”理论及其在中西诗歌中的验证[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9 蓝露怡;还原索绪尔一雅各布森诗学的复杂性[J];外国文学;1998年03期
10 朱炜;朱婷婷;;从雅各布森的语言符号双重性理论浅析《虹》创作手法[J];山东文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河西;巴黎的喧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王滨滨;文学基金资助了谁?[N];文学报;2006年
3 任立;布克文学奖今年挺幽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杜杰;俄国形式主义对《三国演义》的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琴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戴维·洛奇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建梅;论诗性功能[D];复旦大学;2012年
5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6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4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