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沈从文、哈代故乡情结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9:09
本文关键词:鲁迅、沈从文、哈代故乡情结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沈从文 哈代 故乡情结 精神家园 构建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作家因个人的风格和心理因素,在其文学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的源于现实甚至是高于现实的客观环境所构成的人文风貌,包括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故乡情结及其独特意蕴。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鲁迅,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这三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上。有关于鲁迅笔下“鲁镇”的分析,着重分析“鲁镇”在作家的精神世界里的变迁,从儿时的单纯质朴,到长大后的世故凉薄。表达出作者对于现实的批判和痛恨。沈从文笔下的环境描写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沈氏行文所特有的“湘西世界”的精神特色上。“湘西世界”的人文风貌是淳朴而又简单的,“湘西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是沈从文刻意创造出来的伊甸园,美好,但是也难以抵挡人们的原罪。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达的是精神家园的纯净及对于纯净被玷污的担忧和忧伤。而关于托马斯·哈代笔下的环境研究重点着眼于哈代的作品《还乡》中的“荒原”,那里人们赖以生存的荒原上的风土人情以及荒原在作品中的意义。“还乡”主题所突出的故土正是荒原,而荒原最终又成为每一个人物都想逃离的地方,着重分析这种矛盾的存在和荒原的独特意义,表达出作者的自然主义观点。本文在分析了作家的环境描写之后,本文得出的结论为: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的因素并非只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简单,,还包括一定条件下作者刻意表现的一种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人情世故等。作家对于作品中环境的创造和描写都是有一定主观性的,或者说,作品中的环境由于作家的主观因素,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暗示作用,甚至是一种带有作者强烈感情的情结表达。从而为作品的艺术性增加效果。
【关键词】:鲁迅 沈从文 哈代 故乡情结 精神家园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第一章 鲁迅笔下的美好与凉薄12-22
- 第一节 鲁迅眼中的“朝花”12-17
- 第二节 回归故乡的呐喊和彷徨17-22
- 第二章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22-34
- 第一节 从“乡下人”到“城里人”22-27
- 第二节 边城的纯净与伤27-34
- 第三章 哈代和他的“爱顿荒原”34-42
- 第一节 哈代的“威塞克斯”及其对环境描写的独到见解34-36
- 第二节 《还乡》中的爱顿荒原36-42
- 第四章 三位作家的环境描写特色及对精神家园的创造42-48
- 第一节 鲁迅笔下“故乡”的营造和独特精神意义42-45
- 第二节 沈从文对于边城的眷恋与忧伤氛围的营造45-47
- 第三节 哈代笔下的“爱顿荒原”对于精神家园和自然的统一47-48
- 结语48-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龙;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创作的情感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Z1期
本文编号:1128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2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