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死亡观与中国佛道思想
发布时间:2017-12-05 12:15
本文关键词:夏目漱石的死亡观与中国佛道思想
【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家中的泰斗。中日文化交流、他对汉文学的热爱使漱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他对死亡的态度和观念。本文主要从死亡观这一视角去考察夏目漱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漱石的死亡观。漱石的死亡观并非一成不变的,但其内涵主要包括向生乐死、生死如一和“死比生可贵”三个方面,并从社会环境、家庭和自身原因、情感经历及朋友圈这三个方面论述产生夏目漱石死亡观的原因;第二章是介绍漱石的死亡观与中国佛教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文化为支柱,因此论述漱石死亡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主要是从漱石死亡观与中国儒释道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着重介绍漱石死亡观与中国佛教道家之间的联系)。笔者在这章分两节来论述中国佛教中的“生死如一”和“禅”对漱石死亡观的影响,并以漱石代表作《心》为例加以说明漱石死亡观和中国佛教之间的渊源。第三章是说明漱石死亡观与老庄道家之间的联系,并以汉诗为例分析。道教对漱石的影响也在他的思想和作品中有所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漱石的“向生乐死”和“自然”观,并以此深入挖掘漱石的汉诗中求道得道的意识。最后就是结语。这部分总结了夏目漱石的死亡观主要有三个特色:时代特色、个性特色、中国特色。笔者希望通过这份浅略的漱石死亡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能让我们对日本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晓曦;;夏目漱石的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杨本娟;;生命诚可贵 死亡亦美丽──论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J];黑河学刊;2011年11期
3 韦立新;夏目漱石的厌世观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王维维;;浅论夏目漱石小说《心》主人公的自杀[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5 张军;;试析儒家“入世”思想在夏目漱石人生中的体现[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6 吴鲁鄂;蒙尘的“心”与解蔽之道——试论夏目漱石的《心》与荀子思想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孙树林;《梦十夜》与儒·释·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本文编号:125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5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