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丛林之书》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4:29

  本文关键词:《丛林之书》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价值 丛林法则 青少年成长 儿童文学 吉卜林


【摘要】: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1907年)。凭借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和小说,吉卜林大受欢迎,尤其是他的《丛林之书》。该书包括两部分:《丛林之书》和《丛林之书续集》,分别出版于1894年和1895年,主要讲述了莫格利的系列故事,一个在丛林中成长的狼孩,如何学习丛林法则,动物们的语言和狩猎。这是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寓言故事,承袭了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传统,本论文从各个角度将该书与《列那狐的故事》等经典动物寓言作分析比较,借助拟人化的动物语言和行为揭示深刻的寓意,具有一点的教育意义。丛林法则是丛林故事的核心,它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理想的世界秩序。本论文旨在通过世俗说教的角度来解读这些故事。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历史、政治形势的影响,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是带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的,并由此长期受到抨击。但笔者认为,吉卜林宣扬世界应该在规律的控制下运转,并且是充满个人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智慧、勇敢、自律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是“丛林法则”的核心内容。吉卜林的这些思想灌输借助丛林动物们的“生活百态”来展现,但这当然是比喻,其最后的落脚点是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具有“丛林法则”所提倡的精神品质,这对于当下的社会是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的。《丛林之书》中显现的伦理道德价值带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多的启示,她伴随着儿童的成长,以独特的魅力深深的感染了孩子,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她犹如百科全书,可以作为教学的媒介,不但能增进孩子的语言学习,激发孩子的创意思考,又能拓展文化视野和陶冶情操。儿童文学为孩子们灵性的舒展搭设了立体多维的舞台,带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她传递了潜在的“说教”内容,让孩子在无形之中被感动,受到了品格的熏陶,在一个个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世界里让他们感受到了友爱、信任、宽容、勇气、责任、快乐等多元的道德价值,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令人感动的真诚与谦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兵,吴宗会;《丛林之书》的多视角研究[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2 尹锡南;;吉卜林: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五[J];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04期

3 陈兵;丛林法则、认同危机与东西方的融合——论吉卜林的《丛林之书》[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4 易建红;;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海狼》[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5 Robin Cook;正阳;;通过军事手段无法赢得反恐斗争[J];英语文摘;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1302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02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