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素食主义与作家

发布时间:2018-01-05 13:12

  本文关键词:素食主义与作家 出处:《读书》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与动物 卡夫卡 上帝 素食主义 辛格 托尔斯泰 犹太人 斯宾诺莎 素食者 艾萨克


【摘要】:正"斯宾诺莎、动物、爱上帝与创造物、依靠上帝,从容应对、写作前,扪心自问是否会激起仇恨、祈祷……"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Lsaac Bashevis Singer)在晚年,曾采掇了生命里支撑自己心灵的这些脊柱。人们会惊奇,何以"动物"会置身其间?这怕是辛格的研究者也易于忽略的。不仅如此,这些条目的内核几乎皆与"爱"相关,它们始
[Abstract]:"Spinoza, animals, love God and creation, rely on God, take it easy, and before writing, ask yourself if it arouses hatred." Pray. "in his later years, Isaac Bashvis Singer, Lsaac Bashevis Singer, restores the spine that sustains his heart in life, and people are surprised. Why are "animals" in the middle? This is something that Singer's researchers can easily ignore. Not only that, but the kernel of these entries is almost all about "love," and they start.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斯宾诺莎、动物、爱上帝与创造物、依靠上帝,从容应对、写作前,扪心自问是否会激起仇恨、祈祷……”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Lsaac Bashevis Singer)在晚年,曾采掇了生命里支撑自己心灵的这些脊柱。人们会惊奇,何以“动物”会置身其间?这怕是辛格的研究者也易于忽略的。不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珍;;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受难主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张莉莉;;《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哑巴形象[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曾艳兵;卡夫卡与弗洛伊德[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王祥夫;;什么颜色的甲壳虫(外二篇)[J];山西文学;2010年03期

5 廷芳;黎奇;;断想篇[J];出版广角;1996年06期

6 曾艳兵;失去寓意的寓言——卡夫卡的《一道圣旨》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8期

7 北村;;生活在异乡的精神家园——与北村谈辛格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11期

8 曾艳兵;失去寓意的寓言——卡夫卡《一道圣旨》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4期

9 吴泽霖;从托尔斯泰的上帝到中国的“天”[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10 胡志明;父亲:剥去了圣衣的上帝——试论卡夫卡作品中的父亲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峰;;失乐园与复乐园——列·托尔斯泰精神历险的一种注解[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华娟;;异化的人群 绝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3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锋;;“最美”的真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曾艳兵;陈秋红;;钱锺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何峰;;边缘化的冷眼旁观与后现代的思维向度——鲁迅与卡夫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周湘鲁;;过去,未来,还是现在?——评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长篇新作《克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赵山奎;;无名希腊人的“非历史命运”:从卡夫卡的一封信解读其《乡村医生》[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胡书义;;苦笑·讥笑·冷笑——果戈理、谢德林和托尔斯泰讽刺艺术的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傅腾霄;;《安娜·卡列尼娜》与“俄国革命的镜子”——学习列宁论托尔斯泰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海边的卡夫卡》风靡德奥[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残雪:卡夫卡的意味[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李晓莉;充满隐喻的世界[N];西安日报;2003年

4 曾艳兵;卡夫卡与基尔凯郭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俊;《海边的卡夫卡》热席卷日本[N];文学报;2003年

6 胡志明;德语文学研究的一代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石剑峰邋陈肖秋;卡夫卡手稿自由了![N];东方早报;2008年

8 沈维藩;《海边的卡夫卡》——当今日本社会的批判书[N];深圳商报;2003年

9 欧茵西(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托尔斯泰,心灵至上的王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康慨;法国大诗人博纳富瓦获卡夫卡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叶红;永不枯竭的心灵之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明明;感知的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8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10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饰玉;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D];吉林大学;2004年

2 何芬;生存困境中的艰难跋涉[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曲伟;试论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D];吉林大学;2004年

4 窦燕;“我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荣格心理学视阈下的卡夫卡及其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陆霞;卡夫卡的象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蒋志纯;从《审判》中看卡夫卡的“罪”与“罪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与变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弘;孤独的行路人——卡夫卡和鲁迅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霞;卡夫卡作品中坚持观的后现代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超;卡夫卡中短篇小说中的动物形象[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3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83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