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以汤亭亭作品为例
本文关键词: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文化身份流变——以汤亭亭作品为例 出处:《文艺争鸣》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 英语文学 汤亭亭 华裔美国人 女勇士 汤婷婷 流变 作品 身份诉求
【摘要】:正对于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的亚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因为《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的出版而蜚声美国文坛,并因此获得多项殊荣,如,美国及全国书评奖和安士菲尔德·任尔夫种族关系奖和女教师杂志奖;美国《现代》周刊七十年代最优秀
[Abstract]:For the first Asian - American writer who entered the United States , Maxine Hong Kingston has won numerous awards ,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ational Book Review an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Race Relations and the Women Teachers ' magazine , because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Warrior :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odern Times is the best in the 1970s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当代女性英语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SZYB27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华裔文学对美国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项目编号2010JK322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跨文化的中国书写——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属性建构”,项目编号:09NW67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对于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的亚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HongKingston)因为《女勇士》(The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的出版而蜚声美国文坛,并因此获得多项殊荣,如,美国及全国书评奖和安士菲尔德·任尔夫种族关系奖和女教师杂志奖;美国《现代》周刊七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丽娜;;重塑华裔历史,构建文化身份——评汤亭亭《中国佬》[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欣达;;任碧莲小说与美国的多元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2 关晶;;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母女关系——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纪小军;;美国华裔作家笔下“华人形象”的演变[J];长城;2011年08期
4 王雅萍;;论《喜福会》中第二代华裔女儿们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与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娟;;自我身份的追寻——美国华裔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比较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6 费小平;;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家园政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7 丛洁;;中、西方原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中“父与子”母题的流变[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8 管建明;;中国神话的挪用改写和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贺晔;;华裔美国文学中文化身份寻求脉络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先平;;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解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张向辉;守望·逃离·追寻[D];苏州大学;2009年
4 蒙星宇;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D];暨南大学;2010年
5 黄婉;凝聚族群的“飞地”音乐生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传荣;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婷;夹缝中的声音——对《女勇士》中鬼的阐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龙华;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程牧原;双重视野构成的复调文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苏扬;逆境中的凄美之歌[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徐源;布莱恩·卡斯特罗《上海舞》的东方主义呈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勤;性别、种族及文化对立的颠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媛;《女勇士》中的矛盾心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仲昭阳;流散语境中的母国记忆[D];江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娜;;重塑华裔历史,构建文化身份——评汤亭亭《中国佬》[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2 李贵苍,彭志恒;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书写中的生民视角[J];华文文学;2004年01期
3 胡春梅;;汤亭亭作品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4 陈静;;《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郭亚娟;;汤亭亭“全球化文学创作”的构想与试验——评长篇小说《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1期
6 赵文薇;加拿大英语文学:从无属性意识走向民族性重铸[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薛丽;;从文化碰撞、文化认同到文化杂糅——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重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平;;歪曲抑或创造?——《女勇士》中历史传说的真伪之争[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唐海东;邬晓丽;;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10 蔡青;刘笑飞;;书写华裔多元文化身份——试论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策略[J];今日科苑;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丁伯林;;文化身份与名将叙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驰;;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冬;;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在后殖民语境下解读《上海孤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沈梦岑;;中国元素与场所精神的“博弈”——从苏州城市公共设施到苏州博物馆到拙政园[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王世静;;外语学习中的文化输入和文化冲突——关于“文化型语言课程”的思考与讨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际英;魏艳辉;;华裔作家的尴尬:试析“赵汤论战”的文类之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z,
本文编号:1382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8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