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与莫言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其民族性与世界性为中心视域
本文关键词:川端康成与莫言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其民族性与世界性为中心视域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首先立足于民族的文学传统,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生之养之育之的土地,不仅给予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丰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素材,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和语言风格,语言也因其语境因素而越发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民族特色越鲜明,就愈是具有世界性,在这一点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川端康成和莫言文学各有其特点。
[Abstract]:Although Kawabata Kangcheng and Mo Yan literature have different styles, they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that is, they are based on the national literary tradition, and are related to their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Not only give writers inexhaustible creative inspiration and incredible material,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ir aesthetic taste, mode of thinking, literary ideas and language style. The more distinctiv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more cosmopolitan, and on this point Kawabata Kangcheng and Mo Yan's literature are the same. However, Kawabata Yasunari and Mo Ya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specific way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12400450425)
【分类号】:I0-03;I106
【正文快照】: 叶渭渠曾说:“东方文学、东方作家走向世界之路,尽管因作家而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尊重民族的传统,兼备现代的文学理念和技法,并使两者出色地结合,从而获得了成功。”[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文学具有许多相似但不同的文学特性,本文选取川端康成和莫言这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恒升;;论莫言艺术想象的民间资源及其表现[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2 叶渭渠;;大江健三郎文学的传统与现代[J];日本学刊;2007年01期
3 赵稀方;“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华;;海德格尔后期对主体中心论的批判与后现代转向[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02期
2 涂纪亮;;从解释学角度考察翻译标准中的“信”[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3 白臻贤;;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维度[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4 赵玫;;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反思[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5 曹威;;给黑色的亚当命名——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男权批判意识流变[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6 白臻贤;;语言与存在的信仰维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7 徐先玉;;语言概念化和时间图景的历史性问题分析[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8 刘超;郭永玉;;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9 黄斌,王巧慧;道家全生避害思想解读[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黄其松;;论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四种范式[J];政治学研究;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华;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2期
2 王小鹰;从川端康成到托尔斯泰——外国文学与我[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亚;;对当下油画创作的反思[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晓晖;;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邵大箴;文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J];文艺争鸣;1986年02期
4 刘科;谢晶;;浅谈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7期
5 梁斌;;民族性与世界性——试论关公文化与奥运精神[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徐其超;;论藏文《诗镜》生命美学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7 徐丽慧;;服装设计的民族性再探[J];齐鲁艺苑;2009年02期
8 王丽娟;;从肖邦的创作看西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2期
9 刘嵩巍;;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潘莹莹;窦衍英;王雪艳;;现代青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景德镇陶瓷;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钟鉴;;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姬旭明;;地域建筑文化在城市中的延续和创新[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左庄伟;;论中国画的民族性本质[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克喜;;论逻辑与语言——逻辑的个性[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N];光明日报;2002年
2 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李健;品牌民族性具有世界性[N];中国信息报;2000年
4 何星亮;浅谈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郝铁川;民主的民族性[N];检察日报;2002年
6 朱迅W,
本文编号:140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0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