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中主人公弗兰克的犹太式新生
本文关键词:《店员》中主人公弗兰克的犹太式新生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伯纳德·马拉穆德 《店员》 新生 犹太精神 升华
【摘要】:伯纳德·马拉穆德是美国二战后一位著名的犹太裔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其对于自身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民族未来的思考以及民族苦难的深切同情,因此马拉穆德也被誉为美国犹太文学的心脏。本文选择了马拉穆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店员》为研究对象,结合犹太文化以及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主人公弗兰克由一名道德感缺失内心迷惘的流浪汉转变为一名为善受难自我认同的犹太人的新生过程,从而揭示出作者所宣扬的犹太精神即:存善念做善事,有意义地受难。而弗兰克的新生将这种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他体现了对人性至善的追求、打破了种族壁垒、给物质化的美国以启示。 弗兰克是一名自我迷失,没有信仰,四处流浪的孤儿,他没有一技之长,却总幻想着实现自己扭曲的美国梦。由于受到美国物质主义文化的影响,弗兰克开始以偷窃、抢劫和欺骗等手段追求物质的享受,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弗兰克的犹太精神之父莫里斯逐渐开启了其对于犹太精神的认知。最终弗兰克被其精神所感动,找到自我的身份认同,继而选择继承莫里斯的犹太精神即存善念做善事,有意义地受难并以一名犹太人的身份获得了新生。 莫里斯的犹太精神文化深植于《圣经》旧约中“善”与“受难”的理念以及现代犹太民族苦难历史。“善”是莫里斯的人生信条同时也是犹太律法—《托拉》的精髓。“受难”是犹太民族的文化标签。《圣经》旧约中约伯的受难原型揭示出受难是上帝对于犹太民族的考验,而现代犹太民族遭受的惨绝人寰的迫害使得部分犹太人对于犹太文化产生怀疑,产生了自我的迷失。在这种情况下,马拉穆德创造了莫里斯这一犹太精神象征,为人们面对生活的磨难提出了启示,扩大了犹太精神的意义。弗兰克受莫里斯的犹太精神影响而找到了生活目标和自我认同,将犹太精神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Abstract]:Bernd Malamud is a famous Jewish writer after World War II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y of his works reflect the preservation of his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Considering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and deeply sympathizing with the suffering of the nation, Malamud is also regarded as the heart of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Malamud'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shopkeeper, i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Jewish culture and novel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process of Frank's transformation from a homeless man with a lack of moral sense to a Jew who is self-identified by good suffering. Thus reveals the Jewish spirit that the author preaches, that is, to keep good thoughts and do good deeds, and to suffer meaningfully, while Frank's new life elevates this spirit to a new height, and he embodies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good of human nature. It broke down racial barriers and inspired a materialized America. Frank is a self-lost, faithless, wandering orphan, he has no skills, but always fantasize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his own distorted American dream,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American materialism culture. Frank began to pursue material enjoyment by stealing, robbing and cheating. The father of Frank's Jewish spirit, Maurice, gradually opened up his cognition of Jewish spirit. Finally, Frank was moved by his spirit and found his own identity. He chose to inherit Morris's Jewish spirit, that is, to do good deeds, suffered meaningfully and was reborn as a Jew. Maurice's Jewish spiritual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ideas of "goodness" and "suffering" in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history of suffering of the modern Jewish nation. It is Morris's creed and the essence of Jewish law-Tora. "crucifixion." It is the cultural label of the Jewish people. In the Old Testament, Job's crucifixion archetypal reveals that suffering is God's test of the Jewish people. The tragic persecution of the modern Jewish nation made some Jews doubt the Jewish culture and lost themselves. In this case Malamud created Morris the Jewish spirit symbol. By the influence of Morris' Jewish spirit, Frank found the goal of life and self-identity, and sublimated the Jewish spirit to a new heigh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蓉;从我的人生经历体悟弗兰克的意义疗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陆勇强;; 心境[J];师道;2002年02期
3 瑞迪艮 ,邰亚妮;勃朗宁译本[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第一季完整简介[J];电影评介;2004年12期
5 佚名;;父亲的吻[J];文化月刊;2008年03期
6 一多;;《玩命快递3》——要命的腕表[J];大众电影;2009年04期
7 周中之;弗兰克纳“混合义务论”述评[J];道德与文明;1989年01期
8 阿穆农·沙木石;钮保国;;阿穆农·沙木石诗选[以色列][J];诗刊;1997年11期
9 王约西;微风拂动窗帘[J];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10 李玉龙;国际音乐教育界杰出人物弗兰克·卡拉威去世[J];人民音乐;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竞琳;;20世纪初美国“弗兰克事件”解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林建华;;弗兰克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弗兰克·朗盖斯特,89岁 正面的见解[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石彦林;黄英;王晓伟;刘志恒;;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弗兰克氏根瘤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Sugata Bose;;现代历史发展中的亚洲思维(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周亮;张颖;;《安妮日记》中的普适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兰英;;冀教版(7年级起始)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Lesson 30:Keep the Candle Burn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春红;;Lesson 25 What’s Wrong Wth Danny?[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迈尔威利·斯图沃德;;东西方的苦难和神正论(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定;不老之谜[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记者 严锋 谭卫兵;弗兰克斯称美军已做好准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盛立中;国家“钱”途黯淡 又遭骗子忽悠[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记者 陶冶;美国金改法案将满周岁 “庆生”难掩前景之忧[N];金融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胡;李翊云《金童玉女》进入弗兰克·奥康纳奖决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丁莹;BV看好中国认证市场[N];中国质量报;2005年
7 早报记者 封欣 实习生 张一进;高盛:中国奢侈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N];东方早报;2005年
8 驻美特约记者 江融;大师罗伯特·弗兰克亲携《美国人》平遥办展[N];中国摄影报;2007年
9 子雨;英语民族·隔离墙·安娜·弗兰克[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宗;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引人瞩目[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艺;弗兰克法律现实主义思想根本诉求之探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娟;弗兰克与卢埃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赵丽娟;罗伯特·骚塞史诗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丁格菲;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陈夜雨;诺曼·梅勒:美国当代文学的思想苦寻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杨斌;苯/氧气及丁醇/氧气火焰的VUV光电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吴建伟;英汉叙事语篇空间移动事件对比研究:语义句法接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李霄垅;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恐怖主义病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雪辉;《店员》中主人公弗兰克的犹太式新生[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飞;对《店员》中弗兰克转变的精神分析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罗琳;论《店员》中弗兰克的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韩维;《店员》原型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珍芳;《店员》的成长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丽霞;论马拉默德《店员》中的道德再生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郎艳丽;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之“犹太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姜春萌;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中的犹太文化母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刘颖;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店员》[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陈小宁;道德与人性的力量—对马拉穆德《店员》的犹太性观照[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0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