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叙述——人文科学脉络中的西方文学
本文关键词: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出处:《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Abstract]:Western literature in the modern sense was born in the French salon in 18th century. It once took part in the fierce political debate that broke out in the intellectual class before and after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at is, the formalism theory of social criticism and aesthetic criticism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a strong philosophical and ideological meaning behind the pursuit of "literariness", that is, the freedom and perfection of human spirit. This is no different from Mrs. Starr's literary view and Sartre's theory of "intervention" after World War II. Religion and theology constantly provide different world views and rich and delicate life experiences for literary narration. In 20th century, theology and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provided a methodological source for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exts, which not only enabled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In -20s, the writing of New Cultural History and the narration of literature gradually converged.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作为人类语词交流的特殊方式,文学创作在于利用各种语言手段调动读者和听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感染他们。在18世纪的法国,“文学”等同于“美文学”(belles-let-tres),指以优美的文字写成、在贵族文学沙龙里被阅读或朗诵的书面或口头作品。这些作品由于得到了受过良好教育、拥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浔;邓千流;;西方“文学性”研究的回顾及其启示[J];名作欣赏;2010年33期
2 刘曙雄;曾琼;;对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的再思考[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3 张红梅;;普希金《致凯恩》的“文学性”与“陌生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陈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毛雪青;葛文词;;从诗人的角度看待诗人[J];考试周刊;2007年32期
6 张慧芳;;安吉罗的系列自传——兼谈美国自传的文学性纠缠[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5期
7 黄学涛;;诗的音乐,音乐的诗——浅析舒曼音乐作品中产生文学性思维的一些原因[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2期
8 崔芳芳;;从俄国形式主义看诗歌语言的“文学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宋玉红;李国新;;魔幻的世界,文学的圣殿——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学性[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5期
10 冯署平;;对俄国形式主义的认识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成军;;书信与书信文学之理论问题[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海萌;;江户时代文学的特质与分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周秀雅;许卉艳;;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在中国的研究简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初;文学性与商业性并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邓金明;孤独的性,孤独的话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高迪(书评人);个体与社会的有机融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未竟的《圣经》文学全译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晓东;我的2010年度阅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俞冰夏;最彻底的不信任[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顺民;早产的老者[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荣智慧;科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N];文艺报;2011年
10 刘文飞;俄语布克奖[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钢;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4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安载鹤;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花;朝鲜统一主题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柱;科学之梦:救赎与涅i肹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杜杰;俄国形式主义对《三国演义》的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艳;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爱玛》中的反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马宏妍;古希腊神话的文学性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郝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素君;文学性问题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现象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岚;身份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8年
8 许萍;审美距离与茨威格小说[D];南昌大学;2005年
9 徐琰;马雅可夫斯基早期诗歌(1912—1920年)的创新性[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黄宗喜;苏珊·桑塔格小说叙述艺术论[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6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6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