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伏笔中的悬念与悬念中的伏笔:评莫里森《柏油娃娃》

发布时间:2018-01-26 21:28

  本文关键词: 莫里森 《柏油娃娃》 悬念 伏笔 迁移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莫里森在《柏油娃娃》里主要采用了"开篇即悬"、"篇中设悬"和"篇尾仍悬"三类悬念写作策略,使悬念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认知性情感迁移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发展方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该小说中的悬念及伏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它们交融互补、相辅相成,构成了复杂多变、完整严密的叙事网络;各自在自己的结点上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使小说结构成为一个表达作者创作理念和小说主题的完美载体。
[Abstract]:Morrison mainly adopts three kinds of suspense writing strategies: "suspending at the beginning", "suspending at the beginning" and "suspending at the end" in Morrison. So that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transfer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suspense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timulate the reader's reading interest. The suspense and the foreshadowing in the novel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tory. They blend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 complex and changeable, complete and strict narrative network. Ea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its own node, mak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 perfect carrier to express the author's creative ideas and them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裔美国文学史(1619-2010)”(12FW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不但继承和发扬了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和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1987)开创的现代黑人文学传统,而且还模仿和拓展了海明威的“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艳钰;“兔子”回家了?———解读莫里森的《柏油孩子》[J];外国文学;1999年06期

2 周健;“闲笔”的艺术功能[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杨敏;;精心打磨的一块美玉——评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史敏;;永不止步的身份追寻:《柏油孩子》的空间叙事解读[J];译林(学术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艺丹;;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2 马潇;;《柏油孩子》中的隐喻模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马潇;;后殖民视角下对《柏油孩子》主人公的身份困境解读[J];语文学刊;2013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荆兴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肖沁浪;莫里森小说的叙事手法与作品自由主题的展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潇;寻找理想“家园”[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金军;黑人文化的生态反思[D];宁波大学;2008年

3 温晶;对神话和经典的复写与重构[D];鲁东大学;2010年

4 张记;谁是真正的“柏油孩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庆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解读[J];外国文学;2010年05期

2 程锡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3 王守仁,吴新云;美国黑人的双重自我──论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江智利;;莫里森小说的民族风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研;;阳光下的罪恶——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2 杜鹃;;试析哈代增强悲剧效果的两种形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闯;周莉;;《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写作艺术赏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魏江华;世界名著《茶花女》的结构艺术[J];惠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5 傅俊,梅江海;真实与虚构——阿特伍德近作《别名格雷斯》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冯亚琳;《生死朗读》的叙事策略探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7 于薇;;爱伦·坡小说中的悬念和象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张介明;高建宏;;王尔德戏剧的现代阐释——论王尔德戏剧的继承和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一平;;论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悬念的运用[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韩晗;;释“吊诡”——兼论中西方戏剧“悬念”结构的叙事模式共同[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彦婷;;《微暗的火》中的解构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肖静;;道德现实主义的抉择——评特里林的短篇小说《另一个玛格丽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爱武;;坂口安吾小说《满开的樱花林下》考察——“山贼”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石洪生;;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石洪生;;契诃夫与舒克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宫玉静;齐子萍;;同途殊归: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形象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高毛华;;卫希礼形象的文化内核[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小松;读玛格丽特·塞林格的回忆录 《守望梦幻的人》[N];深圳商报;2003年

2 康慨;当年小阿姨:君特·格拉斯吃肉保青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秋鱼;麦田里的两个守望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启航;向丹·布朗学写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徐海燕;西方的悬念与东方的神秘[N];文学报;2002年

6 王立刚(北京大学在读硕士);当悬念柔软以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北国风(书评人、作家);穿越时空得到爱[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采访人:法国《快报》记者 受访人:米兰·昆德拉;人永远都是流亡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余匡复;“写给幼稚社会的青年读物”[N];文汇报;2005年

10 萧平;他唯一确定的思想就是怀疑[N];文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华;知识女性的愿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张艳蕊;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的宗教意识[D];山东大学;2010年

4 朱婷婷;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6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杨莉;拜伦叙事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刘明录;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天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孟媛;欧美侦探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冯婷玉;荒原中的命运交响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静;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分身手法的巧妙使用[D];山东大学;2008年

5 程o圮,

本文编号:1466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66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