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权的缺失与获得——解读《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在婚姻中自我意识的成长
本文关键词: 言说权 缺失 获得 婚姻 自我意识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1937年完成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反抗传统习俗,大胆追求平等幸福婚姻的新女性——珍妮。珍妮共经历了三段婚姻。在第一段婚姻中珍妮体验到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与幻灭;在第二段婚姻中她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生活在丈夫的光环之下,虽然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没有言说的权力和自由;在第三段婚姻中珍妮终于能够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对言说权的追求与实现,珍妮终于获得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成为一个反叛传统的独立的黑人新女性。
[Abstract]:They look at God is a novel written by American black woman writer Zola Nell Heston in 1937, in which the author successfully shapes a struggle against traditional customs. Jenny, a new woman who boldly pursues equal and happy marriage, has experienced three marriages. In the first marriage, Jenny experienced the longing and disillusionment of love. In the second marriage, she was always in a dominant position, living in the halo of her husband, though she had her own thoughts, she had no power and freedom to speak; In the third marriage, Jenny was able to express her thoughts freely and equally. Through the pursuit and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of speech, Jenny finally gained an independent sense of self.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black new woman who rebelled against tradition.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幼时举家迁移到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小城伊顿维尔,这里正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之一。[1]作为小城市长的父亲及学校教师的母亲,为佐拉·尼尔·赫斯顿以后的教育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跑线,和普通黑人孩子相比,他们发展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维之;;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田蓉;;《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婚姻及其独立[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鑫;赵相岐;;找寻自己的声音——《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成长[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葛欣鑫;;论《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民间口头语言描写对黑人形象的解构和建构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张宇辉;;《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的新形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汝晓琪;;《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6 徐灵珊;;追求世界的和谐——论《紫色》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才智;2009年08期
7 赵娜;;从《他们眼望上苍》《紫色》和《秀拉》看黑人女性的成长[J];长城;2010年08期
8 刘珍兰;;《他们眼望上苍》的幽默艺术评析[J];长城;2010年08期
9 雷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意象分析[J];长城;2010年12期
10 刘婷婷;;《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研;;黑人女性寻求第三空间:《他们眼望上苍》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马粉英;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叙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波;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平;珍妮的个性化进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菲;女性 自然 和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海云;对和谐世界的追寻[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熊敏;空间与性别、种族政治[D];重庆大学;2011年
7 卢亚凤;[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齐丽霞;狂欢中的新生[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晖;青少年成长与媒体伦理的关系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齐婷婷;无人知晓的玫瑰[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维之 ,阳屯;我国近十年自我意识研究概况[J];哲学动态;1992年11期
2 维之,阳e,
本文编号:1473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73164.html